字词 | 中书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书科 中书科官署名。明、清代置。皇帝秘书班子,掌起草诏令等事。《明史·职官志三》:“中书科:中书舍人20人。(从七品),直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直武英殿西房中书舍人,内阁诰敕房中书舍人,制敕房中书舍人(并从七品,无定员)。中书科舍人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事。凡草请诸翰林,宝请诸内府,左券及勘籍,归诸古今通集库。诰敕勘合籍,初用28宿,后用急就章为号。诰敕之号,曰仁、义、礼、智、公、侯、伯、蕃王、一品、二品用之;曰12支,曰文、行、忠、信,文官三品以下用之;曰千字文,武官、续诰用之。皆以千号为满,满则复始。王府及驸马都尉不编号,土官以文武类编。凡大朝会,则侍班。东宫令节朝贺,则导驾侍班于文华殿。册封宗室,则充副使。大祀南郊,则随驾而供事,员无正贰,印用年深者掌之。文华殿舍人,职掌奉旨书写书籍。武英殿舍人,职掌奉旨篆写册宝、图书、册页。内阁诰敕房舍人,掌书办文官诰敕,翻译敕书,并外国文书、揭帖,兵部纪功、勘合底簿。制敕房舍人,掌书办制敕、诏书、诰命、册表、宝文、玉牒、讲章、碑额、题奏、揭帖一应机密文书,各王府敕符底簿。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初设直省舍人10人,秩从八品,隶中书省。九年,为中书舍人,改正七品,寻又改从七品。十年。与给事中皆隶承敕监。建文中,革中书舍人,改为侍书,升正七品,入文翰馆,隶翰林院。成祖复旧制。寻设中书科,署于午门外,定设中书舍人20人。宣德间,内阁置诰敕、制敕两房,皆设中书舍人。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选各部主事,大理寺评事,带原衔直诰敕、制敕两房。四十四年,两房员缺,令吏部考选举人为中书舍人。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令两房办事官不得升列九卿。”《清史稿·职官志一》:“中书科:稽察科事内阁学士,满、汉各1人,掌稽颁册轴。掌印中书,满洲1人;掌科中书,汉1人;中书,满洲1人,汉3人;(并从七品)。掌缮书诰敕。笔帖式10人。” ☚ 中书房 中宫署 ☛ 中书科 中书科官署名。明始置。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后特设此署,为翰林院之辅助机构,有中书舍人20人。其职与内阁所属诰敕制敕两房诸中书舍人之职有所分。明中书科舍人“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事。凡草请诸翰林,宝请诸内府。左券及勘籍,归诸古今通集库。诰敕勘令籍。凡大朝会,则侍班,东宫令节朝贺,则导驾侍班于文华殿。册封宗室,则充副使,大祀南郊,则随驾而供事” ( 《明史·职官三》)。清沿明制,于顺治初年设中书科,专司缮写册文、诰敕等事宜。初设中书舍人12人,推资俸深者1人掌理科事。顺治九年(1652) 增设满记事官1人,同掌科事。十五年,裁汉中书舍人4人。十八年,定满记事官掌印。康熙六年(1667),仍推汉中书舍人资俸深者1人,同掌科事。九年,改满记事官为中书舍人,专司缮写册、宝、诰、敕等事宜。乾隆十四年 (1749) 增设满中书舍人1人,裁汉中书舍人4人,定满中书舍人2人,推资俸深者1人为掌印,汉中书舍人4人,推资俸深者1人为掌科。三十六年增设管中书科事汉内阁学士1人。次年改管科事为稽察科事,并增设满内阁学士1人,均由内阁学士选任,掌稽察中书科事,凡领发册轴、考察保送属官、公费役食开支等事,由稽察学士与大学士同列衔画稿。另设笔帖式10人,供事8人,协助办理各项事务。宣统三年 (1911) 五月,中书科与内阁同时裁撤。 ☚ 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 宗人府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