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谒者令 中书谒者令官名。秦汉时期置。掌中宫事务。宦官。《汉书·百官公卿表》: “少府: 秦官……又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8官令、丞。成帝建始四年 (公元29年) 更名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 ☚ 中军大都督 中书谒者丞 ☛ 中书谒者令zhōng shū yè zhě lìng官名,汉承秦制,置尚书令一人,俸千石。武帝用宦者,并更名中书谒者令,俸二千石,掌选署及奏下尚书曹文书众事。成帝建始四年改中书谒者令为中谒者令。见《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书·成帝纪》、《后汉书·百官志》、《通典·职官三》。 中书谒者令官名。汉武帝置,掌诸选举、任用及出入宫中、呈奏尚书曹文书等事务,统诸中书谒者,属少府。由宦官充任,权势甚重。汉成帝建始四年 (前29) 改称中谒者令,并任用士人。 中书谒者令官名。为少府所属,秦以宦者为中谒者,汉初沿置,有中谒者令。武帝改中谒者令为中书谒者。代替尚书掌出入奏事,典掌机要。但此时尚书令并未废除,中书谒者在《汉书·盖宽饶传》中亦称中尚书,故中书谒者令亦简称中书令。成帝时恢复尚书出入奏事,罢中书谒者令,复名中谒者令,改用士人充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