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元丰改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元丰改制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至五年的官制改革。宋初,官员除授制度复杂,有官、职、差遣之分。官以定品阶俸禄,称为寄禄官;职指殿阁学士、待制等,加于文学之士,以示尊宠;唯差遣为实职。因此,设官虽沿袭唐制,而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官皆无定员,三省、六部、二十四司虽有正官,而非有皇帝敕令,并不主持本部门的事务,另有皇帝指派他官主管。如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不参预政务,六部尚书、侍郎不管本部事务,给事中不封驳,中书舍人不起草诏令,谏议大夫不规谏,起居郎不记注,司谏、正言如无特旨,亦不任谏诤,官称与实职不符。元丰三年,制定寄禄格,改正官名,以原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代替正官中书令、侍中、同平章事,此下依次代换,用以确定官员俸禄及升降品阶标准,取代原寄禄官,成为新寄禄官,而原寄禄官改为主管本部门的职事官。次年,又改革铨选制度,并规定凡除授职事官,皆以寄禄官品高下为准。元丰五年(1082)仿《唐六典》所载官制,颁三省、枢密、六曹条制,以新制任命三省长官,实行新官制。
元丰改制

241 元丰改制

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官制改革活动。宋初,官员除授之制复杂紊乱,有官、职、差遣之分,设官虽沿唐旧,而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任三省长官,官无定员。三省六部二十四司虽有正官,但非有皇帝敕令,均不主持本部门事务,而另由皇帝指派他官主管。元丰三年(1080)起,改定官制,制定寄禄格,厘正官名。以原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代替正官中书令、侍中、同平章事,此下依次代换,用以确定官员俸禄及升降品阶标准。原寄禄官改为各机构正官,成为主管本部门的职事官。次年,又改革铨选制度,并规定凡除授职事官,皆以寄禄官品高下为准。元丰五年,又仿《唐六典》所载官制,颁三省、枢密、六曹条制,依新制任命三省长官,实行新官制。

☚ 熙宁变法   明太祖诛杀功臣 ☛

元丰改制

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官制改革。宋初,三省无专职, 台、省、寺、监亦无定员,类以他员主判。三省长官不预朝政,六曹不釐本务,给舍不领本职,谏议无言责,起居不记注,司谏、正言、非特旨供职,亦不任谏诤。机构庞杂,职责不明。官员除授又有官、职、差遣之别。官无实职,用以定品阶俸禄,称为寄禄官;职仅仅是一种荣誉头衔;只有差遣才是实职。元丰三年(1080)六月置“评定官制局”, 由翰林学士张璪与枢密副承旨张诚一制定改革方案。九月,正官名,以原散官开府仪同三司代替中书令、侍中、同平章事,以特进代替左、右仆射,此下依次代替,成为元丰新寄禄格。四年七月,改革铨选制度,以吏部四选之法,取代审官东、西院,流内铨,三班院。五年二月,仿《唐六典》,颁三省、枢密、六曹条制。改制告一段落。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3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