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词的可歌性Ertonggeci de kegexing
儿童歌词属音乐文学,它具有文学性,又具有音乐性,或称可歌性。歌词与诗的区别仅仅在于有无可歌性。当诗一旦具有了可歌性,它就是歌词。歌词要入乐,它是为歌唱而写,所以,它的语言必须有很强的音乐美。歌词与音乐虽是两种艺术形式,但它们在声音的高低、强弱、轻重、快慢和音色等方面的特征是类似的。歌词的可歌性可分两种:一种是内在音乐。即歌词本身的语言音调,声韵的谐畅和节奏的变化。另一种是外在音乐。即歌词与外面音乐的谐畅、曲调(旋律和节奏)声音的变化。正如语言大师王力先生所说,汉语歌曲最重要的是音乐曲调和语言声调的契合,这是达意表情的基础。要获得歌词的音乐美——可歌性,主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特点讲究声调、押韵和节奏。
❶声调,即是音节高低升降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音节的韵母上,与声母关系不大,因为声母大部分是清音,本音轻而短。普通话有四个声调,四声的读法是:第一声(阴平)高而平,如:妈(ma) (平声);第二声(阳平)向上升高,如:麻(ma) (平声);第三声(上声)先降后升,如:马(ma) (仄声);第四声(去声)向下降低,如:骂(ma) (仄声)。这样,使一句歌词中包含着一系列不同的音高形式的有起有伏的曲线,这本身就具有了音乐美。我国的民间艺术讲究“字正腔圆”,“字正”是基础,“腔圆”是效果。而其中有个“意清”的问题,字如不正,意则难清,不知所云,怎能引起感情上的音乐美呢?
❷押韵,在歌词中,应用同一个“韵”的字,放在句子的末尾,使之产生一种声音回环的和谐感。那些一韵到底,可歌性自然很强。那些句型较长的歌词,要求韵脚押得要密,韵味才能很足,可歌性才非常强。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管桦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快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❸节奏,现代歌词的节奏,主要是歌词句子中的音节规律性地出现所造成的。一般说来,一个汉字是一个音节,可分为单音节、双音节和三音节。三字句是由单音节和双音节或双音节和单音节组成。例如:《人人叫我好儿童》(沈云词):青菜|青/绿|盈盈/辣椒|红/象|灯笼……。五字句往往是由一个双音节和一个三音节,即“二、三”的句式构成,每句有两拍,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如《儿童放哨歌》(金帆词):手拿|长梭标/臂戴|红袖章/站在|山坳口/站在|大路旁/眼睛|望得远/耳朵|听得清/……。七字句往往是由两个双音节和一个三音节,即“二、二、三”的句式构成,每句有三拍。如《门前有条小溪流》(苏小莎词):门前|有条|小溪流/流水|清清|绕村口/小溪|小溪|停一停/把我的|歌儿|也带走/……那些字数不等,句子长短相间的歌词,也都是由规律的音节组合而成的。例如《嘀哩嘀哩》(望安词):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这样句式的组合,音节富于变化,节奏鲜明、活泼、跳动、和谐、富于很强的音乐美,可歌性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