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曲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曲破qǔ pò

唐宋大曲第三段曰“破”,单演唱此段称曲破。元稹《琵琶歌》:月寒一声深殿磬,骤弹曲破音繁并。

曲破

曲破

❶唐宋乐舞名词。大曲的第三部分称“破”,截取这一部分单独演出则称“曲破”。曲调为二拍子,节奏逐渐加快,有歌有舞,将音乐和舞蹈情绪推向高潮,并以极快的速度终结全曲。宋代宫廷大宴时常同其它节目轮番演出。
❷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和南戏《张协状元》,宋元南戏中亦用“曲破”,但似无舞蹈,仅有吹奏乐曲。

☚ 摘遍   排遍 ☛
曲破

曲破

唐宋时期燕乐大曲的总体结构由“散序”、“中序”、“破”三大部分组成。主要截用后面“破”的部分,有歌、舞和音乐演奏者称为“曲破”。曲破又由若干遍组成。完善的曲破结构是:〔入破〕→〔虚催〕→〔前衮〕→〔实催〕→〔中衮〕→〔歇拍〕→〔煞衮〕七遍;或前加〔攧遍〕,后加〔出破〕。北宋以后,曲破流行,大曲已基本没有从头至尾演奏。所以当时所称的大曲其含义多半是指曲破。如宋张炎《词源》卷下“拍眼”记大曲〔降黄龙〕:“‘花十六’当用十六拍,〔前衮〕、〔中衮〕六字一拍,要停声待拍,取气轻巧;〔煞衮〕则三字一拍,盖其曲将终也。至曲尾数句,使声字悠扬,有不忍绝响之意”云云,所说唱曲要点,都指的是曲破。宋代的曲破,甚至有流传到朝鲜的,如《高丽史·乐志》所载《惜奴娇曲破》,有歌有舞,结构完善。明、清以来,山西上党地区流传的《礼节传簿》“供盏队戏”中,第三盏演唱亦通常为《梨园曲破》。曲破被戏曲吸收,首先应用于戏文。如《张协状元》中有〔菊花新曲破〕,《琵琶记》中有〔薄媚曲破〕,但又有改变与省减;像〔薄媚曲破〕,《琵琶记》所用为:〔入破第一〕→〔破第二〕→〔衮第三〕→〔歇拍〕→〔中衮第四〕→〔煞尾〕→〔出破〕。《东墙记》所用与《琵琶》相同。明清传奇中也偶有用曲破者。

☚ 法曲   坐部伎 ☛
曲破

曲破

唐宋乐舞名。大曲的破段,单独演唱这一段称“曲破”。元稹《元氏长庆集》卷二六《琵琶歌》有“月寒一声深殿磬,骤弹曲破音繁并。”宋代甚为流行,于宫庭宴席中常常和其他乐舞轮番演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九载“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乐舞演奏情况,其中有“舞曲破攧前一遍。舞者入场,至歇拍,续一人入场,对舞数拍”。又卷一○“郊毕驾回”云:“才升辇,教坊在外壝东西排列,钧容直先奏乐,一甲士舞一曲破讫,教坊进口号,乐作,诸军队伍鼓吹皆动,声震天地。”又周密《武林旧事》卷七云:“约二刻,再请太上往至乐堂再坐,教坊大使田正德进新制《万岁兴龙曲》乐破对舞,各赐银绢有差。”又云:“第七盏,小刘婉容进自制《十色菊》、《千秋岁》曲破,内人琼琼、柔柔对舞。”曲破节奏紧促,有歌有舞。《宋史·乐志十七》载太宗制曲,其中有曲破二十九。

☚ 破   入破 ☛
曲破

曲破

唐宋大曲的舞曲部分。因这一部分使用较快的节奏,打破常拍,故名“破”、“入破”或“曲破”。大曲的破曲部分从原曲中独立出来,单独行用,通常称作“破曲子”或“曲破”。在宋代,曲破常被独立演奏,逐渐形成同大曲并列的一个音乐品种。故《宋史》卷一四二《乐志》说:“钧容直与教坊乐并奏……虽间有损益,然其大曲、曲破并急慢诸曲,与教坊颇同矣。”又说太宗赵炅“前后亲制大小曲”中,有“大曲十八”、“曲破二十九”、“琵琶独弹曲破十五”。曲破是宋代词调的一支来源。便如史浩《鄮峰真隐大曲》所记《剑舞》中,便有“乐部唱《剑器曲破》”等节目。宋代大曲摘遍曲的舞蹈,通常也用曲破。《剑舞》中所说“乐部唱曲子,作舞《剑器曲破》一段”云云,指的就是这种摘遍大曲的舞蹈。

☚ 入破   虚催 ☛
0000905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