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僧伽提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僧伽提婆 僧伽提婆东晋时*罽宾沙门,毗昙学者。前秦建元(365—385)中至长安,建元十九年(383)与*竺佛念、法和等译出《阿毗昙八犍度论》(即《发智论》)。不久,苻坚淝水战败,关中战乱发生,提婆与法和避居洛阳,继续进行佛典译订工作。以后法和返回关中,提婆则于东晋太元十六年(391)应*道安弟子*慧远的邀请,渡江至庐山,重译《阿毗昙心论》,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离开庐山至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应请讲《阿毗昙》,同年应请重译《中阿含》及核订《增一阿含》。后不知所终。 ☚ 竺佛念 支法领 ☛ 僧伽提婆 僧伽提婆东晋时*罽宾沙门,毗昙学者。前秦建元(365—385)中至长安,建元十九年(383)与*竺佛念、法和等译出《阿毗昙八犍度论》(即《发智论》)。不久,苻坚淝水战败,关中战乱发生,提婆与法和避居洛阳,继续进行佛典译订工作。以后法和返回关中,提婆则于东晋太元十六年(391)应*道安弟子*慧远的邀请,渡江至庐山,重译《阿毗昙心论》,东晋安帝隆安元年(397)离开庐山至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应请讲《阿毗昙》,同年应请重译《中阿含》及核订《增一阿含》。后不知所终。 ☚ 竺佛念 支法领 ☛ 僧伽提婆 僧伽提婆东晋前秦僧人。罽宾(今喀布尔河下游及克什米尔一带)人。本姓瞿昙。出家修学,远求名师,学通三藏,尤善《阿毗昙心论》。前秦苻坚建元(公元365~384年)中来长安弘法,并与道安共译《阿含经》,与竺佛念共译《阿毗昙八犍度论》等经。后离开长安,先后去洛阳、庐山、建康(今江苏南京),讲阿毗昙学。又评有《阿毗昙心论》、《三法度论》及重译《中阿含》等。计前后所译,约达百万余字。 ☚ 姚兴 道立 ☛ 僧伽提婆十六国时期佛教译经师。原籍罽宾(克什米尔)。前秦建元(365—384)中,至长安(今陕西西安)译经。十九年(383),成《阿毗昙八犍度论》。翌年,复成《阿毗昙心论》。后渡江南下,适高僧※道安已逝,遂被迎至庐山,继续从事译述。东晋太元十六年(391),又为慧远译出《阿毗昙心论》、《三度法论》。自隆安元年(397)起,与毗宾沙门僧伽罗叉合译《中阿含经》(已佚)。晚年至建康(今南京)弘扬《毗昙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