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偶然音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偶然音乐

 亦称“机遇音乐”(chancemusic)。自拉丁文alea(一种掷骰子游戏)而来,一种没有确定乐谱的作曲与演奏,以即兴式、随机而发式的音乐形态,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代表。其方法大体为,作曲者只在乐谱上作些大致的标记,演奏者可以在演奏过程中作种种随心所欲的发挥。这种音乐还大量纳入各种噪音,如收音机的杂音以及拨弄玩具、嚼咽食物与人体活动的音响。为了标榜“偶然音乐”是从“人为的体系中解放出来”的艺术,“排除创作中的客观性”,作曲者还通过占卜、掷骰子、丢硬币等启发灵感的方式来确定作品的音高、时值、力度与配器以及各乐章的演奏顺序等。也许是因为复杂的作曲方案不可能使人听懂,某些作曲家便试图在音乐作品和演奏中加进部分不确定的东西,即将偶然性因素引入创造过程中或演奏过程中。
 偶然音乐最早的萌芽或可追溯到18世纪的某些音乐游戏,20世纪的作曲家据此加以发展,将偶然性夸大到起决定性作用的地位,产生各种偶然音乐。它没有固定的乐曲结构,作曲家只是提供给演奏者某些偶然的因素,这些因素规定了、或者模糊地说明了即兴演奏的范围。偶然的成分通常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由演奏者自己去安排乐曲的次序和结构,如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的一首钢琴曲,他把乐谱抄写在不同的纸上,当演奏即将开始时,演奏者按照随便捡起来的顺序演奏;其二是乐谱上会出现一些说明,但只是一种总体上的揭示。比如美国作曲家莫尔顿·费尔曼在《麦哲伦海峡》一曲中,只给演奏者标明了时值和速度,而不标明具体的音高,另外还标明了音色和力度的因素,虽然对演奏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仍然留给他们有许多选择的可能性。
 偶然音乐的记谱法与传统记谱法截然不同,而且作曲家往往有自己的特殊记谱符号,并在每首乐曲中对所使用的谱号作详细说明。美国的约翰·凯奇(J.Cage)被认为是偶然音乐的创始人。在凯奇作品的音乐会上,杰姆逊描绘道,一位钢琴家走上台来……在钢琴上乒乒乓乓地砸上一阵,发出一阵嘈杂的声音,然后停下来,沉默着……时间拖得很长……听众已经开始骚动,坐立不安了……突然钢琴家又乒乓地敲了一阵……紧接着又是令人恐怖的沉默,你这时坐不住了,……想赶快离开……又是嘈杂的琴声……最后作品也结束了。其最极端的作品《4分33秒》,虽声称可以用任何“乐器”演奏,但实际上演奏员只在台上沉默4分33秒即告“结束”,在此期间偶然出现的任何声音都算“音乐”。作曲家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在于使听众在沉寂无声的时候注意到周围发生的各种偶然的声响。
偶然音乐

偶然音乐

西方现代派音乐的一种。始创者为美国人凯奇。认为人们通常听到的乐音与现实世界的音响毫无关系,属于虚构的美;音乐是一种无目的游戏,它真正的美应产生于与听众同时存在的瞬间,即“偶然”发生的音响。固此,演奏的乐谱上只有大致的标记,演奏者可在演奏过程中作种种随心所欲的想象和发挥,故称“偶然音乐”或“不确定音乐”。此种音乐不但应用乐音,还大量纳入各种噪音,如收音机的杂音以及向钢琴里丢玻璃、铁钉等弹奏出的各种声响。凯奇1951年制作的《想象中的风景第四号》就是由24人操纵的12台收音机,在不同谐振频率下发响、中辍或静止的产物;1954年的《4分33秒》(自称“钢琴曲”),演奏者始终不触琴键,而是在钢琴前静坐4分33秒钟:创作者称,此时听众虽听不到钢琴的声音,但传入听众耳朵的外界的各种声响,却是来自实际生活的具有真正而不是虚扬的美妙音乐。同样,凯奇又与人合作了钢琴曲《34分46.776秒》,演奏时用两架被随时塞进橡皮、铁钉等物件的钢琴,以及笛子、玩具等。为了标榜“偶然音乐”是“从人为的体系中解放出来的”艺术,排除创作中的客观性,凯奇及其追随者除了用挤擦、猛击等种种方式发出声音,将地图、星座图、废纸等作为创作的依据外,还通过占卜、掷骰子、丢硬币等来确定作品的音高、时值、力度与配器等。

☚ 电子音乐   新即兴演奏与直观音乐 ☛

偶然音乐

西方现代音乐流派之一。美国凯奇(John Cage,1912—)创立。特点是乐谱上只有大致的标记,演奏中再即兴发挥,并大量使用各种噪音。有的甚至在乐器中随意加塞橡皮铁钉等以制造怪声。代表作品如《四分三十三秒》,虽自称钢琴曲,但并不弹奏,只在琴前静坐4分33秒钟,此时听众听到的外界声响,即为“乐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