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健锐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健锐营清代禁卫军之一。为云梯兵,乾隆十四年(1749年)所建。由前锋营与护军营内选勇健者另组为营。初为一千人,曾有几次增加,光绪年间为二千八百多人。由掌印总统大臣一人统领。健锐营分左、右两翼,各设翼长一人。常日驻静宜园(香山)担任守卫。 健锐营清代禁卫军之一,即云梯兵。乾隆十四年(1749)建。原由前锋营与护军营内选择年壮勇健者一千人, 操演云梯,参加征金川的战争之后组建。分左、右二翼,各设翼领一人,选王公大臣兼任总统。后总统改称总统大臣,无定员,由总统大臣内选派一人,为掌印总统大臣。翼领改称翼长, 左、右各一人。设有官学,专管教训本营八旗幼丁,设清语教习八人,骑射教习八人,管理教学任务。 健锐营清代禁卫军之一。即云梯兵。乾隆十四年(1749)置。在北京香山实胜寺旁建营房以居营兵,习攻坚之战。营兵从满、蒙八旗前锋中壮健者挑选,兵额2,000,满人居多。设总统大臣管理,下有翼长、参领等官。 健锐营 健锐营清代禁卫军营名。《清史稿·职官志四》: “健锐营: 掌印总统大臣1人。总统大臣无员限。翼长、委署翼长、前锋参领各1人,副前锋参领8人,副参领倍之,署参领又倍之。前锋校100人,副前锋校40人,蓝翎长50人。番子佐领、防御各1人,骁骑校2人,前锋军水师教习、委署千总、把总各4人。笔贴式8人。协理事务章京无恒额。总统掌左、右翼健锐营政令,遴前锋、护军习云梯者别为营,以时训练其艺。大阅为翼队。会外火器营交冲,并督水军习战。翼长各官掌董率营卒。番子佐领掌督摄番兵。水师千、把掌教驾船驶风,演习水嬉。乾隆十四年 (公元1749年) 设健锐营,驻香山,简王大臣领之。分两翼,置翼领各1人,10旗前锋参领、副参领各1人,前锋校各5人。十五年,定昆明湖教水战,置教习把总8人。十八年,置委前锋参领16人,副前锋校40人。三十九年,增蓝翎长50人。四十一年,金川番子徙京,置佐领、骁骑校各1人。五十三年,增番子骁骑校、防御各1人。” 《兵志一》: “健锐营翼长4,正参领8,副参领16,委参领32,番子防御1,前锋校各70,凡102人。前锋1 960,委前锋1 000,领催4,马甲81,养育兵833,凡3878人。” ☚ 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 江元 ☛ 健锐营 健锐营清代禁卫军之一,即云梯兵。乾隆十四年 (1749) 始置。营兵由前锋营和护军营选拔精锐及参加征金川作战归来者组成。初期兵额2000人,到光绪年间增加到约4000人。其中除满蒙八旗兵外,还有部分藏兵以及汉人水师教习、水手等。于北京香山实胜寺旁建营房以居营兵。营兵主要操练云梯,以备攻坚作战,此外也演练弓箭、鸟枪、鞭、刀及水战等。健锐营分左、右两翼。设掌印总统大臣1人,由王公大臣担任,总掌全营之政令。下设左、右翼翼长各1人,署翼长前锋参领各1人,前锋参领各4人,署前锋参领各16人,前锋校各50人。平时驻香山静宜园,担任守卫,大阅时充翼队。又,乾隆五十年 (1785) 于健锐营附近建健锐营官学,主要招收健锐营之八旗子弟,学习满汉文,兼习骑射。 ☚ 火器营 侍卫处 ☛ 健锐营亦称“云梯健锐营”。清代禁卫军之一。乾隆十四年(1749年)置。初,从八旗前锋营、护军营内挑选1000人操演云梯,经过数月训练后从征金川。战争结束后,即另组为营,称为“健锐营”。营分左右翼,兵额经数次增加,光绪年间(1875~1908年)达到3900人。驻香山静宜园,担任守卫,皇帝出巡则派官兵扈从巡逻。健锐营除演习云梯外,也演习马射、步射、鸟枪、驰马、跃马、舞鞭、舞刀等技艺。健锐营设掌印总统大臣1人,由总统大臣内特简,总统大臣无定员。左右两翼,各设翼长、参领等官。 健锐营清代演练攻坚战术的旗营。乾隆十四年(1749),高宗弘历命出征金川凯旋的前锋、护军计千兵设立专营,以驻京城西北郊香山,令习云梯及火器等项攻碉破城技术。十八年(1753),又从八旗满洲、蒙古内选调※马甲千人移驻之。二十八年(1763),复以京城护军千名移驻。计设前锋2000人、委前锋1000人,营名健锐,兵曰※前锋。内设掌印总统大臣1人,总统大臣无定员,翼长2人,前锋参领8人,副参领16人,署参领32人,前锋校100人,副校40人等,以掌治营务。平日以参领带班轮值看守静明园,遇帝巡狩,调充扈从。每年春末至秋尽,官兵轮番于昆明湖(北京颐和园内)演习驾船水战,以福建绿营水师千总等作为教习。每逢帝王移驻圆明园时,必亲临阅演内湖水战。此营,战斗力最强,每以征调从征。 健锐营清代禁卫军之一。即云梯兵。乾隆十四年(1749)置。原是前锋营与护军营内挑选年壮勇健者千人,操演云梯,经过几个月训练,派往参加征金川之战凯旋归来后所组。营分左右二翼,各设翼领一人,并选王公大臣兼任总统。总兵额为二千八百多人。 健锐营清代禁卫营军之一。又称云梯健锐营,营兵为云梯兵。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由于征金川战争的需要从八旗前锋、护军两营挑选年壮勇健者一千人,操练云梯。经过数月训练,随征金川。战争结束后,即另组为营,名为健锐营。营分左右两翼,日常驻守静宜园,担任守卫;皇帝出巡,则派官兵随扈,巡逻行营;皇帝宿坛时则值宿护卫。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添设火班,专掌宫内及圆明园的救火事宜。设官有掌印总统大臣一人,总统大臣无固定员额,掌左右两翼健锐营的政令。左右两翼设翼长二人,署翼长前锋参领二人,前锋参领八人,副前锋参领十六人,署前锋参领三十二人,前锋校一百人,副前锋校四十人,分辖营众;并将征金川战争俘带回来的藏人编为“番子佐领”,设佐领、防御、骁骑校各一人。办理本营章奏、文移事务的属官有协理事务章京若干人,笔帖式四人。此外,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奏准设立健锐营八旗官学,置清语教习八人,骑射教习八人,掌教本营八旗幼丁清语及骑射等技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