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借景抒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将作者心中的浓情,渗透到赏景、写景的活动之中,借助对眼前的“景”或褒或贬的叙述和描写,表达出心中或喜或悲的“情”来。这种间接抒情,比直白式的抒情有着更为含蓄、更为巧妙的特点。由于“景”作为抒情的假借物,所以这类文字中的写景不是见什么写什么,而是从抒情的需要出发,选取最适宜表达作者胸中情愫的景点着力刻画,笔墨多用于与抒情关联最紧密的方面。 借景抒情 例文 倾听潮声 □匿名 黄海之滨的小城在潮声中醒来,又在潮声中睡去。 看着澎湃的潮水渐渐退去,心中有些失落,又有些兴奋。失落的是我还余兴未尽,兴奋的是来日的潮水更将令人神往。对于小城中的人来说,潮水本不足为奇,但我却无比兴奋。也许是我的世界太小太小,无法将这广阔的潮水装入其中,但这一次相识就足以铭记一生。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地观看大海,然而,我所见到的不是想象中的汹涌澎湃白浪滔天的大海。它很静,静得让我以为它就是家门前的那条小河,但却无比深邃,仿佛已经将世间一切融入其中,真的是“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也许一个小小的触动就会让它进发出震慑人心的力量。 潮水渐渐近了,我似乎听到了一点轰鸣的声音,但它并不是震天动地的,它似乎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前进着,不愿引起太多的关注。然而它的一切都已在注目之下,仿佛无数推动历史洪流的人们,他们本无心留名青史,却早已被历史铭记。 潮声越来越大,但依旧没有那种慑人心魄的压迫感。也许这才是它的本色,它需要的不是狂暴的怒吼而是尽情展示自己。它不需要别人向他臣服,也不会向任何人低头。它拍打前方的岩石,发出沉重的撞击之声,那可能是最能让人心潮澎湃的声音。是的,这声音是斗争的表示,是变革的号角,它让无数人为之狂呼。也许他们会如同这海中的潮水一般,激起一朵巨大的浪花,发出一声厚重的轰鸣而后在海水中消逝,然而这一切就已足够。用自己的生命撞击出一朵历史的浪花,发出一声让后人聆听的长啸又有什么遗憾呢? 潮声似乎已达到了极致,被岸撞回的潮水与它的后辈们再一次激烈地冲撞,难道它是要阻止那些意气风发的少年们向前飞奔吗? 不,它只是希望给它们更多的磨砺,让它们拥有更强的冲向目标的力量。 潮声依旧,声声不断,直至潮水慢慢退却,大海又在期待下一次潮水的来临,我也在期盼下一次的倾听。 潮水的声音有如历史洪亮的呐喊,不显凄厉却依然让人心动。无数风华绝代的人物在历史长河中激起浪花。而我们的小城也在潮水中不断前进。 借鉴提示 立意上的借景抒情是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该文写了第一次听海潮的经过,细致地描写了潮声由小到大到极致的过程。安静的大海深邃而又震撼人心,涌动的潮水不断受着磨砺而又力量十足。“潮声越来越大,但依旧没有那种慑人心魄的压迫感。也许这才是它的本色,它需要的不是狂暴的怒吼而是尽情展示自己。它不需要别人向他臣服,也不会向任何人低头。它拍打前方的岩石,发出沉重的撞击之声,那可能是最能让人心潮澎湃的声音”,作者观此情景,思及自身,抑或小城的发展,表达了内心一种低调奋发、激情澎湃的动力。写此类文章应该注意选择好合适的景物,细心观察,然后通过此物表达出正确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运用借景抒情的立意方法,把内心激荡的抽象感情借助景物或者客观事物以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使文章不空洞,感情有所依附,更有感染力。 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感情传达中使情景交融、情以景传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抒情方法。自然景物本身无思想感情,但生活在自然景物中的人却是有思想感情的。“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 (王夫之《姜斋诗话》)。在情与景间,情起主导作用。人类运用思维认识自然,运用想象领略自然,可以产生触景生情的意趣和情感活动。钟嵘《诗品》:“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物色之动,心亦摇焉。”自然景物是人类的审美对象,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曙日出海,瑶草作华,若非白痴,莫不领会感动。” (鲁迅《拟传布美术意见书》)。因之在文艺作品中描绘自然景物会起到很好的抒写感情的作用。 ☚ 咏物抒情 情景交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