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浚小清河
明代水利工程。小清河在山东省中部。源出济南市, 上流汇集黑虎、趵突、孝感诸泉水, 东流纳绣江、孝妇河、淄河等支流, 到寿光县羊角沟入莱州湾, 长430公里。明初, 因河道淤塞, 洪水冲决, 淹没沿海诸盐场及青州(今山东益都)田。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 齐东知县张升浚小清河上游, 修长堤, 使水行故道。宪宗成化九年(1473), 劝农参政唐澞浚小清河, 并置闸, 开支脉沟, 遇大水则开闸分流, 旱则闭之。十一年(1475), 唐澞再浚小清河, 自历城浚至堰头, 又至乐安。小清河遂通, 水循故道退出, 各县可种之田达数万顷。唐澞又建潴水闸、减水闸, 以防涝防旱, 并于小清河旁各凿月河, 建闸三十八。其后, 小清河历下之东北河道多梗塞, 秋雨暴涨。世宗嘉靖十二年(1533), 巡抚袁宗儒重浚小清河, 自博兴达历下浚河几三百里, 并疏支脉分流。二十 三年(1544), 小清河河道复阻, 冲决泛滥, 乃又浚河道225里, 博、乐二邑新筑堤岸180余里, 又多插柳 以 固岸。明末河道久废不治, 水患屡作。清代又多加修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