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服饰
侗族的服饰以居住的地域划分,可大致分南北两种类型,各具特色。北部地区男子服饰的演变与汉族服饰基本相似。惟妇女的服饰除县城外,仍保持着传统的特色。
头饰和银饰是平秋妇女最讲究的装饰品。她们擅留长发,用红头绳扎发盘在头上再包黑纱帕,脑后别上银簪、银梳,头戴银盘花、银头冠,耳吊金银环;领口两组银扣对应排列,外加斜襟扣两组;颈戴五只大小不同项圈;胸佩五根银链和一把银锁用以镇魔压邪;手腕戴上银花镯、四方镯等。银饰品中有雕龙画凤、鸟虫花草等图案,均为当地匠人所制造。此装古朴繁杂,银光闪闪,丁当作响。
南部侗族地区至今仍保持着较为古老的裙装。南侗善绣,服饰极为精美。女子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着百褶裙,脚蹬翘头花鞋。髻上饰环簪、银钗、头戴盘龙舞凤的银冠,并佩戴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系腰带,银腰围,青布包头,下着宽大长裤,穿草鞋或赤脚。盛装时穿古老的百鸟衣、银朝衣、月亮衣等等。
榕江县里仁地区的服饰,挽发鬓于头顶,发鬓稍大,偏左侧,戴较大银耳环和银项圈。上衣青色,大襟无领,衣袖宽大,胸前沿开襟边有较大面积的刺绣花纹。衣袖中部有两条装饰带,上为蓝缎,下为织花带,各宽寸许。着中裙,青色,百褶,长及翘下三寸处。系长方围腰,略比裙长,有绣花图案。脚裹青布绑腿,穿翘尖绣花鞋。整套服饰古色古香,刺绣花纹工艺精美,可算侗族妇女服饰中的佼佼者。刺绣纹样多取材于山区的草虫蝴蝶等,造型生动而富于变化。刺绣工艺为平绣,纹样四周镶有一根特制的白丝线,呈浮雕状。
从江洛香一带的姑娘夏天的盛装,头上挽髻于左侧,插木梳,戴银耳环。一大一小的银项圈两只,造型为对称的螺旋形。手戴银手镯及银戒指。上衣开襟敞胸,阴丹蓝色布。从衣领、开襟边至前后衣摆,均滚有一条宽五分的白边。衣长及大腿中部,两侧开衩,腰两侧均缀银片,银片下各吊花带和三根丝线,长至衣摆处。三根饰线各吊三颗各色亮珠,珠下垂大红色丝束。上衣贴身,下摆宽大。衣袖紧细,袖口缀花边。衣内着菱形围兜,青色,领处有对称三角形装饰图案,把姑娘的脸型衬托得更加秀美。围兜紧身、下尖,似内衣。下穿青色细褶短裙,小腿裹青布绑腿。脚穿花布鞋。
黎平县三龙地区的姑娘盛装,头挽髻,偏左侧,额上围彩带银花,挽结于后。头上插满很多鲜花、白鹤细羽或公鸡尾羽。戴银耳环,环上镶有细圆珠,珠下垂数条细银链。颈戴银项圈两三只。上衣左衽开襟,襟边镶花边。衣袖细小,袖口饰花边,袖上臂中部有图案装饰。腰系方形围腰。下着青色细褶短裙。小腿裹绑腿。脚穿绣花鞋。上衣、围腰、裹腿、裙子的布料均为闪光的紫色自织侗布。
黎平县龙额地区的男子服饰,头上包蓝、青、白 三色的花格帕,包法呈圆环状,上大下小。上衣为大襟,无领,短小紧身,袖小。上衣的颜色,盛装为紫色闪光的侗布,便装为浅色或白侗布。腰系方格腰带。裤青色,或与上衣用料一致,裤脚宽大。脚穿胶鞋或草鞋。
从江县大榕地区男装,分盛装和便装。盛装包较大的头帕,用料为紫色闪光侗布,并将头帕的一端高高地翘于左侧,形如锦鸡,帕端有桃花纹样。上衣对襟、有领、短小紧身,胸前有九颗蚕形布扣,袖小。里穿白内衣。下着长便裤,裤脚宽大。衣裤和头帕为一种布料。脚穿草鞋。便装不包头,上衣为白色对襟衣。长裤为青色,脚着草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