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药本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药本草本草类著作。唐李珣撰。六卷 (一说五卷)。珣字德润,四川梓州 (在今四川省境内) 人,以售香药为业。李氏主要收录海外输入移植南方的药物,约一百余种。多录自 《唐本草》、《本草拾遗》及其他本草著作,原书已佚,佚文散见于后世药物著作中。是书将药物按玉石、草、木、兽、虫鱼、果米分为诸部。每药录其产地、形状、性味、采集、主治、功效等,多引证他书,加以注释、说明。书中记述翔实,对研究外来药物有一定的帮助。有一九八三年尚志钧校辑缮写校印本,典藏北京中医研究院图书馆。 海药本草本草著作。唐末五代间医家李珣撰。6卷。本书从50余种古代文献中引录有关海药资料,记述药物产地、形态、性味、主治、服法、禁忌等知识。原书已佚。存世佚文中保留药物124种,其中46种不见于前代本草所载。《证类本草》保存其佚文最多。今有尚志钧1983年辑本。 《海药本草》早期研究外来药物的中药专著。前蜀时期 (907年~925年) 侨居四川梓州(今三台县) 的波斯裔人李珣著。原书6卷。收载药物124种,除少数产于中国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外,都由境外输入。其中,海桐皮、没药在中药学著作中为首次记载。记述了药物的产地、生态形状、性能用途、真伪优劣,并介绍了不少国内的医药知识。原书已亡佚。《证类本草》、《本草纲目》大量引用该书内容,使其主要内容得以保存。 海药本草 海药本草唐李珣撰。李琦系中国籍波斯人。《通志·艺文略》著录6卷(一说2卷)。此书乃记载海外名香奇药之专著。其中对大食所产绿盐(Zingar,可治跟疾)、石硫磺、矾石、蒟酱(荜拨)、莳萝(小茴香)、婆罗得(檟如树实)等多种药品的产地、功能、主治,介绍详备。原本 已佚。今有辑本。 ☚ 胡本草 南海药谱 ☛ 海药本草hǎi yào běn cǎo《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38)。本草书名。唐末五代间药学家李珣撰。《海药本草》在《本草纲目》中转载了14 种,即:草部的钗子股、兜纳香等。李时珍认为《南海药谱》与《海药本草》是一种书。据今人尚志钧考证,《南海药谱》和《海药本草》是两种书。分别著录于《崇文总目》、《通志·艺文略》。掌禹锡《嘉祐本草》只引了《南海药谱》,唐慎微《证类本草》仅录了《海药本草》;在槟榔、龙脑,狼牙三药中,两书同时被掌、唐二氏分别引用,内容无交叉重复。可供研究参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