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佛本生故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佛本生故事》《佛本生故事》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古印度巴利文三藏《小部》中的一部经典。其中共辑录寓言故事547个,是古代印度人民的集体创造。因其内容生动活泼,语言精辟,影响深远,佛教徒加以利用和改造,收入佛经。书中讲佛祖释迦牟尼前世经过无数次投胎转生,或作鹿,或作兔,或作国王,或作商人,等等,每次都能积德行善,经过累世修行,终由菩萨变成佛。故事中的正面角色是菩萨,反面角色是佛的宿敌。以此来宣扬佛教的“轮回”学说和“因果报应”思想。若排除这些宗教说教的成份,可以看出,全书仍保持了民间文学的特色,不乏健康和积极的精神。书中故事或长或短,内容驳杂,寓言童话,短篇小说,奇闻轶事,笑话箴言等,五光十色,应有尽有。以动物为主角的故事约占全书1/4。这些故事反映了生产力低下时人类对一般动物感觉亲切,因而借用动物的特征去描摹和突出人物的相类性格;也反映了阶级压迫加重和斗争复杂时,人们需要托物言志,曲折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以人物为主角的故事约占全书3/4。其中一些描写贵族和平民生活的故事,篇幅较长,带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暴露了奴隶社会的残酷现实,歌颂了平民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斗争,谴责了贵族的凶残。20多篇叙述商人和手工业者生活的故事,反映了他们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的矛盾地位,总结了一些适应当时社会情况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表现出市民阶层的一般思想倾向。还有些故事讥讽统治者,嘲笑婆罗门。艺术上,构思奇特,引人入胜;叙述方式以诗体和散文体相结合;语言质朴而隽永。 佛本生故事 《佛本生故事》是巴利语文学,属于巴利文三藏《小部》的一部经典。共包括寓言、童话和小故事546个。叙述方式是诗歌与散文相结合,诗歌较古,散文是后加的。作者不详,估计是佛教和尚的集体创作。成书年代无法确定,大约是在公元前几世纪。印度佛教相信轮回转生,释迦牟尼经过累世修行,有过无数次的转生,才得以成佛。本生故事就是讲他过去无数次转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半为印度人民所创造。故事的主角或者是人,成者是禽兽,只要把这些故事稍加改动,即可成为一个本生故事。改动基本上是按照: 1.引导的故事;2.用散文叙述过去的故事;3.保留下来的较古的诗歌;4.语法注释;5.点明佛祖是过去故事中的正面主角,他的敌人是反面的人或兽这一固定模式进行。不管是人是兽,总得做过好事,以此来颂扬佛祖,宣传教义,值得重视的是其中保留下来的大量民间文学创作。它所描绘的当时的社会情况,生产力发展的情况和阶级关系等,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沙恭达罗 五卷书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