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花蛇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花蛇头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基源 为蝰科动物五步蛇的头部。 原动物 五步蛇Agkistrodon acutus(Guenther),又名白花蛇(《开宝本草》),蕲蛇(《纲目》)。 历史 白花蛇首载《开宝本草》。 《本草衍义》对其描述颇详:“诸蛇鼻向下,独此蛇鼻向上,背有方胜花纹,以此得名。” 形态 全长120~150cm,大者可达200cm以上。头大、三角形,与颈部可明显区分,有长管牙。吻端由鼻间鳞与吻鳞尖出形成一上翘的突起;鼻孔与眼之间有一椭圆形颊窝,它是热测位器。背鳞具强棱,21(23)~21(23)17(19)行。腹鳞157~171。 尾下鳞52~60,前段约20枚为单行或杂以个别成对的,尾后段为双行;末端鳞片角质化程度较高,形成一尖出硬物,称“佛指甲”。生活时背面棕黑色,头侧土黄色,二色截然分明;体背棕褐色或稍带绿色,其上具灰白色大方形斑块17~19个.尾部3~5个,此斑由左右两侧大三角斑在背正中合拢形成,偶尔也有交错排列的,斑块边缘色深,腹面乳白色;咽喉部有排列不规则的小黑点;腹部中央和两侧有大黑斑。 生境与分布 生活在丘陵或林木繁茂的山区,溪流沟边的岩石下或杂草中。阴雨天较活跃,以鼠、鸟、蜥蜴等为食。 有剧毒。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及广西、贵州。 。【生药】: 采集 夏、秋捕捉。剖腹去内脏,以头为中心卷成圆盘状,用窄竹片3根,等距交叉穿入蛇身,使之固定,烘干。 【药性】: 性味 《纲目》:“有毒。” 功效 祛风,定惊,解毒。 主治 小儿惊风,紫癜风,毒癞。 《纲目》:“治癜风毒癞。”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白花蛇丸(《圣济总录》)治小儿急惊,体热涎壅,四肢拘急,筋脉牵掣:白花蛇头1枚(自开口者生用),全蝎(炒)15g,牛黄、龙脑各0.15g,朱砂0.3g,麝香4g。 共研为细末,炼蜜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2丸,温薄荷水送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