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花菜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花菜子 【概况】: 异名 羊角菜(《纲目》)。 基源 为白花菜科白花菜属植物白花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原植物 白花菜Cleome gynandra L.[Gynandropsis petaphylla(L.)DC.;G.gynandra(L.)Briq.],又名白花草、臭狗粪(山东),臭豆角(河北),臭腊菜(湖北),五梅草(福建)。 余项参见“白花菜”条。 。【生药】: 采集 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晒干后打下种子,除净杂质。 药材主产于河北。 鉴别 性状 种子扁圆形,直径1~1.5mm,厚约1mm;表面黄褐色或黑褐色,粗糙不平,有细密方形或多角形网纹隆起,排列成同心环状,种脐凹入;种仁淡黄色。气微,味微苦。 以颗粒饱满、色黑者为佳。 显微 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壁厚,呈乳头状突起或数个乳突连接成毛状,内含棕色色素,于横切面四周呈轮齿状;表皮下为色素层,细胞呈长条形,切向延长,略呈规则波状;其下方为1列石细胞,长条形,栅状径向排列,长40~60μm,直径4~10μm;种皮内表皮为1~2列石细胞,切向延长排列,长60~80μm,直径12~16μm。胚乳及胚全为薄壁组织,内含脂肪油等物质。(图见《中药志》.第3册.第2版.图192) 理化 取样品粉末1.5g,置沙氏提取器中.用乙醚回流脱脂4小时,弃去乙醚,然后用乙醇50ml回流提取4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后,用少量乙醚溶解,点干Whatman No:1滤纸上,以丁醇-醋酸-水(4∶1∶3)为展开剂,上行展开17cm,喷以硝酸银-氢氧化铵试液后,于105℃烤5~10分钟,显1个棕色斑点(喷雾前在棕色斑点位置上方显一黄绿色斑点.喷雾后不消失)。(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267) 贮藏 置干燥处。 。【化学】:含硫甙——白花菜子甙(Glucocapparin)[1]、醉蝶花素(Cleomin)约0.25%[2]、脂肪油17.6%[3,4]、屈曲花甙(Glucoiberine)、新葡萄糖芸苔素[5]。 参考文献 [1]Acta Chem Scand 1955;9∶887 [2]J Crude Drug Research 1971;11∶1085 [3]Chemotaxonomie der Pflanzen.Ban3.Birkhauser,1964∶359,363 [4]中药志.第3册.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303 [5]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7 【药性】: 性味 苦、辛,温。 有小毒。 ❶ 《纲目》:“苦、辛,微毒。” 功效 祛风除湿,活血止痛。 主治 风湿痹痛,筋骨酸痛、麻木,腰腿痛,跌打损伤,痔疮,疟疾。 ❶ 《纲目》:“煎水洗痔;捣烂敷风湿痹痛;擂酒饮,止疟。”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 不宜多服、久服,无寒者忌用。 ❶ 《青岛中草药》:“无寒者不宜应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纲目》:“治风湿痹痛,痔疮:白花菜子煎水洗或捣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