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仁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仁果rén guǒ果实的一种,果肉大部分由花托发育而成。1909年陈耀西《最新农业教科书》卷四:“仁果谓梨、柿、林檎、枇杷、柑、橙等。” 仁果pome由合生心皮下位子房与花托、萼筒共同发育而成的肉质果。属假果。主要食用部分起源于花托和萼筒, 子房所占比例较小。外、中、内果皮仍能区分。子房的心室数因种而异, 多为5室, 少数2~4室, 每室大多有2个胚珠, 少数胚珠较多。苹果属、梨属、山楂属、枇杷属、木瓜属、榅桲属的果实均为仁果。 图 1 苹果的纵切面和横切面 苹果果实构造。成熟时萼片宿存(图1)。果皮由花托和萼筒的表皮层及表皮下的几层细胞形成,由角质层覆盖, 随着果实的生长逐渐加厚, 角质膜表面有蜡质; 幼果有气孔和茸毛,以后皮孔替代气孔形成果点;表皮层细胞壁较厚, 排列紧密; 幼果时皮下数层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成熟时叶绿体变成有色体, 有的还有少数花青素; 红色品种含花青素量大,因品种不同而呈现全红、晕红、条红等不同色相和色调。果肉主要由花托和萼筒皮层的薄壁组织构成, 细胞汁液多, 间隙大, 富含营养物质; 其中有10条主要维管束,5条为萼片束,5条为花瓣束, 相互间隔排列,构成果心线;子房形成的组织, 均位于果心内; 外果皮与花托、萼筒组织之间的界线可区分; 内果皮革质,为心室内壁,二者之间的薄壁组织为中果皮; 子房有5个心室, 每个心室多有2个胚珠,可形成2粒种子。 图2 梨幼果的横切面 梨的果实构造,大体与苹果相似(图2)。萼片脱落或宿存; 果皮、果肉和果心中都含有石细胞, 尤以果心处为集中, 品种间石细胞的大小、多少, 影响果实的品质(图3); 果点大而密, 果皮细胞大多不含花青素,成熟时多为黄或黄绿色, 仅少数中国梨和西洋梨品种的果皮细胞中含花青素, 成熟时阳面呈红色, 有些种如杜梨、褐梨、豆梨、麻梨及砂梨中的部分品种, 果皮呈褐色; 不同品质的肉质有酥脆、软溶、粗硬、粉砂之别。 山楂果实构造, 萼片宿存, 果皮红色, 果心内有坚硬的小核, 核数与心室数相同, 大多4~5个, 少数类型2~3个, 小核内为种子, 大果型品种小核内无种子。 图 3 梨的石细胞团 木瓜、榅桲的果实构造也与苹果类似, 萼宿存或脱落, 各心室内胚珠或种子均多数。 仁果相传为西汉时白族自子国的建立者。传说约于前二世纪末西汉武帝时在益州郡白崖(今云南弥渡县红崖)建立白子国, 因其十五代孙龙佑那在三国蜀相诸葛亮南征时被赐姓“张”, 故又传称为白族张氏的始祖。 仁果pome 仁果相传为西汉时白子国国王。后人亦称之为张仁果。白族先民。白崖国(在今云南弥渡县红崖)※蒙苴颂后裔。传说约于公元前2世纪,为众所推,在白崖建白子国。明代白族文史学家李元阳纂《云南通志·白国始末》云: “汉元狩(前122—前117)间,庄豪治滇,仁果治白崖,两国角立, (汉武)帝嘉仁果为众所戴,以玉印册之为滇王,遂奄有全滇之地,豪世遂绝。帝虑其地广兵众,遣王然于等将兵临滇,滇王举国降,改为益州郡”。《史记·西南夷列传》亦载,元封二年(前109),汉武帝“以兵临滇。滇王始首善,以故弗诛。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后传至15世孙龙佑那,被三国蜀相诸葛亮封为长,赐姓张,故仁果被传称为白族张氏之始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