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曰:“人无远虑①,必有近忧②。”(《论语·卫灵公》十二) 注释 ①虑:考虑。②忧:忧愁,麻烦。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会有眼前的麻烦。” 感悟 生活中,“计划赶不上变化”。但人生、事业不能没有计划或设想,否则,就难免盲目和被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十五·十二]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鉴赏〕 这句名言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条成语,表示人们不可只关心眼前鼻子底下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应当有远大的计划和谋划,对事件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险要有一些预见、心理准备和预防措施,不然一旦有事,猝不及防,举止失当,造成重大的损失。孔子最信任“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述而》)。因此他告诫世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名言表达了一种很有价值的谋事智慧。 然而,对于孔子来说,这句话还讲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孔子认为人们对待生活要采取一种既忧虑又不忧虑的辩证态度。他首先提出“仁者不忧”(《子罕》),“君子不忧不惧”(《颜渊》),因为有仁德的人关心的是自己的道德修养、对他人给予帮助和对国家与社会作出的贡献,而不在乎个人利益的得失,不会为贫困的生活、低贱的社会地位而过于烦恼;遇到事业的挫折或与他人发生纠纷,因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反身自问,内心无疚,所以在精神上也不需要过于痛苦,“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因此君子应当以开朗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一切。孔子十分欣赏他的弟子颜回,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并且赞不绝口地说“贤哉,回也!”(《雍也》)而他自己虽然生活并不富裕,遭受各种艰难困苦,但是非常乐观,他“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 但是,根据孔子的思想,人不能终日饱食,无所用心,而应当有所忧虑。“人无远虑”中的“虑”除了表示谋划以外,这个字本来还具有忧虑、忧愁的含义,如在先秦,《孙膑兵法》言“兵强人众自固,三军之士皆勇而无虑”(《十问》),又如唐诗“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羌村之二》),其中的“虑”字都表示忧虑。孔子就讲过自己经常忧虑四方面的事情,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此外孔子也提出人们要有所“患”,即忧虑、担心,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也”(《里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己之也”(《卫灵公》)。对于国家和社会问题,孔子还提出人们也有需要担忧的事情,就是社会的贫富悬殊和社会的动乱,所以他提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季氏》)可见孔子是有忧患意识的,他一直担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又担忧人类和他自己因人性的弱点而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这种忧患也应当是孔子所说的“远虑”,因为它们不是为自己个人身边的事而忧愁,而是为人类、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而忧虑。 总之,孔子主张“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忧道”是担忧仁道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实现,这就是忧患意识,就是“远虑”,即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种“远虑”,就会关心国家大事,就会投身于对人民有益的事情,生活就会非常充实而富有意义,如此就不会为个人的命运不济而忧心忡忡,伤心不已;有了这种“远虑”,就会时时修身养性,改正缺点,在工作、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中不大可能犯不可饶恕的错误,这样自然就少了许多令人烦恼、痛苦的事情。相反,没有忧患意识,也就是没有远虑,把个人的利益看得比天还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阳货》)。遇到小小的不幸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陷于忧愁而不能自拔。由于不致力于道德修养,经常同外界发生不应有的矛盾和冲突,当然也就会平添无数的忧愁、烦恼和痛苦。这不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这不是值得每一个人要加以警惕的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卫灵公》) 鉴 赏 这句名言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条成语,表示人们不可只关心眼前鼻子底下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应当有远大的计划和谋划,对事件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险要有一些预见、心理准备和预防措施,不然一旦有事,猝不及防,举止失当,造成重大的损失。孔子最信任“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述而》)。因此他告诫世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名言表达了一种很有价值的谋事智慧。 然而,对于孔子来说,这句话还讲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孔子认为人们对待生活要采取一种既忧虑又不忧虑的辩证态度。他首先提出“仁者不忧”(《子罕》),“君子不忧不惧”(《颜渊》),因为有仁德的人关心的是自己的道德修养、对他人给予帮助和对国家与社会作出的贡献,而不在乎个人利益的得失,不会为贫困的生活、低贱的社会地位而过于烦恼;遇到事业的挫折或与他人发生纠纷,因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反身自问,内心无疚,所以在精神上也不需要过于痛苦,“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因此君子应当以开朗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一切。孔子十分欣赏他的弟子颜回,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并且赞不绝口地说“贤哉,回也!”(《雍也》)而他自己虽然生活并不富裕,遭受各种艰难困苦,但是非常乐观,他“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 但是,根据孔子的思想,人不能终日饱食,无所用心,而应当有所忧虑。“人无远虑”中的“虑”除了表示谋划以外,这个字本来还具有忧虑、忧愁的含义,如在先秦,《孙膑兵法》言“兵强人众自固,三军之士皆勇而无虑”(《十问》),又如唐诗“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羌村之二》),其中的“虑”字都表示忧虑。孔子就讲过自己经常忧虑四方面的事情,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此外孔子也提出人们要有所“患”,即忧虑、担心,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也”(《里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己之也”(《卫灵公》)。对于国家和社会问题,孔子还提出人们也有需要担忧的事情,就是社会的贫富悬殊和社会的动乱,所以他提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季氏》)可见孔子是有忧患意识的,他一直担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又担忧人类和他自己因人性的弱点而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这种忧患也应当是孔子所说的“远虑”,因为它们不是为自己个人身边的事而忧愁,而是为人类、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而忧虑。 总之,孔子主张“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忧道”是担忧仁道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实现,这就是忧患意识,就是“远虑”,即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种“远虑”,就会关心国家大事,就会投身于对人民有益的事情,生活就会非常充实而富有意义,如此就不会为个人的命运不济而忧心忡忡,伤心不已;有了这种“远虑”,就会时时修身养性,改正缺点,在工作、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中不大可能犯不可饶恕的错误,这样自然就少了许多令人烦恼、痛苦的事情。相反,没有忧患意识,也就是没有远虑,把个人的利益看得比天还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阳货》)。遇到小小的不幸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陷于忧愁而不能自拔。由于不致力于道德修养,经常同外界发生不应有的矛盾和冲突,当然也就会平添无数的忧愁、烦恼和痛苦。这不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这不是值得每一个人要加以警惕的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作长远打算,就要吃眼前亏。例第九十二回: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如到官处断开了,庶杜绝后患。” ☚ 横草不拈,竖草不动 冰厚三尺,不是一日之寒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谓没有长远考虑,忧患就会临头。《论语·卫灵公》: “子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六十一回: “(孙) 权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明之见甚远,。”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那月香好副嘴脸,年已长成。倘或有意留他,也不见得。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他两个卖去他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谚)指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远虑: 长远的考虑。近忧: 近在眼前的忧患。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指做事要早作谋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意为人如没有长远的打算和谋略,祸患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近忧:指眼前的忧患。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有眼前的忧患。《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虑,忧患必定近在眼前。《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先秦《论语·卫灵公》)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很快就会有忧患。 ☚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 事前定,则不困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事如果没有长远的计划,一定很快就会受到困扰。 ☚ 人穷穷在债,天冷冷在风 人有害虎心,虎起伤人意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用于规劝人不可常常安于享乐,耽于玩乐。 ☚ 细水长流,到老不愁 花里挑花,挑得眼花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 , bì yǒu jìn yōuif a man is not far-sigted,he is bound to encounter difficulties; if men take no thought for the future,trouble will beset them now; one who fails to see far will court immediate danger; those who do not plan for the future will find trouble at his doorstep;unpreparedness spells failure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en wu yuan lü,bi you jin youhe who gives no thought to difficulties in the future is sure to be beset by worries much closer at hand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 bì yǒu jìn yōu人要是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一定会有眼前忧愁的事情。unpreparedness spells failure, one who fails to see far will court immediate danger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解义】虑:考虑,谋划。忧:忧愁,忧患。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u? yuǎn lǜ bì yǒu jìn yōu【释义】人做事不作长远打算,眼前就有不称心的事情发生。指人做事应该有长远的考虑。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人如果没有深远的谋虑,就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 bì yǒu jìn yōu人如果没有深远的打算和考虑,就一定会有马上就要发生的忧患之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 bì yǒu jìn yōu虑: 考虑。忧: 忧愁。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走一步算一步,那每走一步都会碰到问题,时时面临烦恼忧愁。苏雪林《小小银翅蝴蝶故事》:“~,我储蓄也不过为我们将来打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en wuyuan lu,bi you jin you虑:考虑,打算。忧:忧愁,指不如意的事。人要是没有长远的谋划,随时就会有麻烦出现。比喻非要有长远打算不可。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人若没有长远的谋虑,随时都会发生忧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wúyuǎnlǜ,bìyǒujìnyōu〔其他〕 如果没有深远的谋划,忧愁就会到来。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金瓶梅词话》9回:“~,不如到官处断开了,庶杜绝后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远虑: 深远的谋虑。忧:忧患。《论语·卫灵公》: “子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即人如果没有深远的谋划,就会出现眼前的忧愁。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就会有眼前的忧患,劝人凡事早作谋划。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必定会有眼前的忧患。指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例] 〔高堂隆曰〕仲尼云:“~。”由此观之,礼义之制,非苟拘分,将以远害而兴治也。(《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我辈只求不获罪于天而已,他无所计,亦不可计。圣人曰:“~。”(明·高攀龙《答刘清之叔侄》)|我们在决策和行动之前,就要预测与我们所从事工作有关的事物的发展趋势,就要估计我们实施决定的行动会引出什么样的后果和反应。古人说过“~”。(郭留柱《哲学原理新探》三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