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京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京派

与海派相对。指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以北京为中心的部分语法学家所形成的共同的研究风格。其主要特点是重视语法事实的描写与剖析。注重借鉴西方语法学理论、方法来详尽地描写汉语语法事实,观察汉语语法的特点。

京派jīng pài

京剧的一个流派。1917年徐珂《清稗类钞·戏剧类·海派》:“京伶呼外省之剧曰海派。海者,泛滥无范围之谓,非专指上海也。京师轿车之不按站口者,谓之跑海。海派以唱做力投时好,节外生枝,度越规矩,为京派所非笑。”

京派

京派

20世纪30、40年代后以北京为中心的一些语法学家所形成的共同的研究风格。重视借用西方语法学理论、方法来细致地描写汉语语法事实,在西方语法的共性指导下观察汉语语法的特点。

☚ 海派   古典型虚词研究 ☛
京派

京派jing pai

20年代末30年代初活跃在北京或其它北方城市的一个作家团体。当时也称作“北方作家”派,“京派”的名称只是一种活用,人们常把它与“海派”相比较而言。他们没有正式结社,主要是由几个大学的师生松散组合的,但他们有自己的刊物,如《文学月刊》、《骆驼草》、《水星》、《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等。他们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方面均有所建树。就最能体现出这一流派特色的小说家来说,代表人物除前期的老舍以外,还有沈从文、废名、老向、芦焚、萧乾等人,其中以沈从文的影响及成就最大。这一派的思想、艺术倾向比较矛盾和复杂:一方面揭露社会的不平与黑暗,一方面又惧怕革命与破坏。他们把人生的理想寓于自然美、人性美之中,来与现实的丑相对抗。他们强调文学是作者感受的强烈表现,并有意识地让它与政治保持一段距离。他们的文风诚朴,对人生有一种执著追求,文学修养比较深厚;他们的作品接近下层人民的生活,因为他们有的就直接来自社会底层。他们反对脱离社会的唯美派文学,但又与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不相容。代表作品有沈从文的《边城》、芦焚的《谷》、萧乾的《梦之谷》。诗歌方面的代表人物可推朱湘,戏剧方面的代表人物当推曹禺和李健吾,文学批评的代表则有朱光潜。《大公报·副刊》在这一派的形成中起着比较关键的作用,培养出了一批作家,并于1937年颁发过文艺奖(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曹禺的戏剧《日出》、芦焚的小说《谷》获奖)。他们的创作,于现实主义方法中融进浪漫的、讲究主观个性表现的新机,开导了现实主义多样发展的途径。但他们有的在当时又表现出很重的自由主义倾向,如朱光潜、沈从文。1935年12月,朱光潜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文,提倡“和平静穆”的美是“诗的极境”,同时也是人生哲理的“最高理想”,这样一种美学观和人生观,不利于当时人民的斗争,遭到鲁迅等进步作家的反对。此外在1933年,“京派”与“海派”发生过一场论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京海派之争。“京派”的创作成就及其风格,现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读者和研究者的兴趣和注意。

☚ 现代诗派   海派 ☛
京派

京派

现代作家流派。是指20年代末期以后,活跃在以北平为中心的中国北方文坛上的作家群体。最初,京派是指滞留在北方而又没有参加“左联”的“文学研究会”的一些作家,后指围绕着《骆驼草》等刊物形成的松散作家群体。沈从文、杨振声于1933年主编的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北方文坛的重要场地,联络了当时在京、津读书的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萧乾、林庚、芦焚等一批青年作家。《文学季刊》1934年1月在京创刊,进一步促成了京派的形成。李健吾、朱光潜和梁宗岱等人的陆续回国,又扩充了京派的力量。到1937年5月,朱光潜在京主编的《文学杂志》,聚集了沈从文、废名、凌叔华、芦焚、林徽因和萧乾等作家,形成了比较整齐的群体。但他们并不是严格的文学社团,其成员多为学者型作家,他们的人生目标与艺术追求比较接近,在政治上企望保持不偏不倚的中间态度,在艺术上追求纯文学,对左翼文学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商业化的文学观也十分鄙薄。抗战时期,成员纷纷离散,京派解体。

☚ 现代诗派   海派 ☛
000037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