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声常住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声常住论

印度古代流行的哲学理论。

或译“语言不灭论”。在梵书时代《百道梵书》认为语言就是整个宇宙,显示了无限的、永恒的实在,此为声常住论的雏形。这种思想在后来文法学派和婆罗门教的古典哲学派别中得到了发展。据汉译史料,印度持声常住论的基本派别有二类:第一是婆罗门教、吠檀多学派主张“明论声常”即声常论。他们认为人们所有的概念和语言(声)都是吠陀或梵自身(表现吠陀文句)借著发声的机缘而显现的永恒实在,因此人们的概念和语言不是人们自身的东西;第二是胜论等古典哲学派别主张的“声明记论”。这种理论大致又可分为二种。(1)是“声显说”,认为我们的概念和名称皆由言语而得,语言则由相应的根底即实在的声显现出来,但实在之声不一定都是吠陀或梵本身的种种显现,每一种声都是它的相应实在(体)之显现;(2)是“声生论”者。认为声本来是无,可是声发出之后,却成为永恒的存在。弥曼差派则认为吠陀的权威和可信的语言是独立的认识来源,声不是一种单纯的名称或概念,在它的背后有著不变的实在。

并对声常住论进行了繁琐的论证。该派一方面反对胜论-正理论等主张的声无常论,另一方面又反对吠檀多主张的声常住论,故强调声音是永恒的实在。我国古代佛教徒常把“语言不灭论”看作是弥曼差的特有思想,这是不够全面的。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2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