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亚非会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

又称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日—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这是亚非国家首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讨论有关切身利益问题的会议。会议由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尼和巴基斯坦发起,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参加。会议讨论了对亚非人民具有特殊利害关系的有关民族主权、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问题,以及增进亚非各国间友好睦邻关系和社会、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问题。以周恩来为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并在会上坚持求同存异、协商一致的原则,为会议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取得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会议一致通过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以及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等内容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 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海洋法会议 ☛

亚非会议

又称“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取得独立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规模的国际会议。会议广泛讨论了民族主权和反殖民主义斗争、世界和平、与会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等问题。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的主要精神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保障民族独立,加强亚非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合作,倡议以和平共处等10项原则为国与国之间友好合作的基础。周恩来总理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这次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Ya fei huiyi

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也称万隆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亚非国家相继独立,面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任务。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联合发起召开此会议。宗旨为促进亚非国家的合作与睦邻关系,讨论与会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问题,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24个国家接受邀请,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帝国主义妄图加以破坏阻挠,制造舆论,施加影响,挑拨与会国之间关系,并利用台湾特务在中国代表团包乘的印度航空公司飞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上放置定时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和中外记者11人遇难。会议于1955年4月18—24日举行。在全体会议的发言中,少数与会国代表背离会议宗旨,提出亚非国家面临的问题是“反对共产主义”,借口“颠覆活动”和“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影射攻击中国。19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分发的书面发言外进行补充发言,针对帝国主义的阴谋,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指出亚非国家存在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但在反对殖民主义问题上有共同基础,应该互相了解、尊重、同情和支持,表示中国是为了求同而不是为了求异而来的,并就宗教信仰等有关问题阐明中国政府的立场。发言受到各国与会代表的赞扬,求同存异方针被普遍接受。在中国和大多数与会国的努力下,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公报分“经济合作”、“文化合作”等7部分,谴责一切形式的殖民主义,宣布一切国家的人民享有自决的权利, 支持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民族独立斗争, 倡导以和平相处、友好合作十项原则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强调促进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号召亚非国家发展全面的经济与文化合作。会议体现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 反帝反殖, 争取与维护民族独立, 保卫世界和平和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起到推动亚非人民联合反帝反殖的作用。会议为第三世界崛起的重要标志。

亚非会议的会场万隆宫殿

☚ 旧金山和约   华约组织 ☛
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Yafei huiyi

亚非新兴独立国家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又称万隆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国家经过长期斗争纷纷独立,为促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和睦邻关系、讨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问题、共同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而决定召开此会议。由缅旬、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5国联合发起,24个国家接受邀请,中国由周恩来总理率代表团参加。美国及西方殖民国家惧怕亚非人民的团结与觉醒,对会议加以阻挠和破坏,制造舆论挑拨与会国之间的关系,利用台湾国民党特务在中国代表团包乘的印度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号飞机上放置定时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海,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和中外记者11人罹难。会议冲破帝国主义的阻挠,于1955年4月18—24日举行,29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40名代表参加,东道国印度尼西亚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被选为会议主席。会议期间,少数与会国代表偏离大会的宗旨,提出“亚非国家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反对殖民主义,而是反对共产主义”,借口“颠覆活动”和“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影射攻击中国,使会议气氛极不正常。19日,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将原定发言稿分发给各代表团,在大会上进行补充发言,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指出亚非国家虽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但在反对殖民主义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共同的基础,应该互相了解、尊重、同情和支持,并就宗教信仰等问题阐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发言受到各国代表的普遍赞扬,求同存异原则被大会接受,保证了会议的顺利继续进行。在与会国的共同努力下,24日会议一致通过《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会议胜利闭幕。公报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治”等7部分,号召亚非国家密切经济合作和文化合作,谴责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宣布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自治原则,支持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民族独立斗争,倡导和平相处的十项原则。会议增进了亚非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了亚非各国之间的团结合作,推动了亚非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会议体现的团结友好、互相合作、反帝反殖、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会议是第三世界兴起的重要标志。

☚ 华约组织   欧洲共同体 ☛

亚非会议

又称“万隆会议”。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国际会议。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二十几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参加。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要求迅速根除殖民主义祸害,给予附属国人民自由和独立,并倡议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友好合作的基础。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称“万隆精神”。

亚非会议

亚非会议

亦称“万隆会议”。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由印度尼西亚、印度、缅甸、锡兰(1972年更名为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5国发起,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主题是: 民族主权、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问题; 亚非国家的地位及其对世界和平所能作出的贡献问题;促进亚非各国友好睦邻关系及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问题等。与会代表谴责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主义、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呼吁亚非国家之间加强团结,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会议发表了公报。公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十项原则。主要内容是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和平解决一切国际争端,相互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亚非会议是亚非国家历史上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自己讨论自己的问题的国际会议。亚非会议的成果体现了亚非各国人民求同存异、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共同意志,打破了战后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中两大阵营对立的基本格局,开始实现社会主义力量同资产阶级的民族民主力量的直接汇合,它是亚非人民团结合作的里程碑。

☚ 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   日内瓦会议 ☛

亚非会议Asia-African Conference

又称万隆会议。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历史盛会。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阿富汗、缅甸、柬埔寨、中国、埃及、埃塞俄比亚、黄金海岸(今加纳)、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日本、约旦、老挝、黎巴嫩、利比里亚、利比亚、尼泊尔、巴基斯坦、菲律宾、沙特阿拉伯、锡兰(今斯里兰卡)、苏丹、叙利亚、泰国、土耳其、越南民主共和国、南越和也门,共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发起国家为印度、印尼、缅甸、锡兰、巴基斯坦。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与会。会议宗旨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保卫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推动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维护民族自决权。会议发表了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其他问题以及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关于经济合作,与会代表要求互相提供技术援助,建议尽早设立联合国经济发展特别基金,采取集体行动,稳定初级产品价格,发展初级产品加工业,使出口多样化,促进亚非国家间贸易等。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友好合作10项原则,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了贡献。会议反映了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反帝,争取民族独立的共同愿望,增强了亚非国家人民间的友谊,被誉称为万隆精神,对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产生了重大的历史影响。周总理在会议期间,高举团结反帝的旗帜,坚持求同存异、协调一致原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