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马渡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马渡江典源出处 《晋书 ·元帝纪》:“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及永嘉中,岁、镇、荧惑、太白聚斗、牛之间,识者以为吴越之地当兴王者。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又见 《五行志》,略同。 五马渡江wǔ mǎ dù jiāng指帝王南渡,建立帝业;也指战乱动荡。《晋阳秋》:“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永嘉大乱,王室沦覆,唯琅邪、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至是中宗登祚。”(引自《艺文类聚》卷十三)晋琅邪王司马睿,南渡后立为元帝,庙号中宗。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皮日休《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五马渡江日,群鱼食蒲年。韩愈《桃源图》: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五马渡江典源出处 《晋书 ·元帝纪》:“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及永嘉中,岁、镇、荧惑、太白聚斗、牛之间,识者以为吴越之地当兴王者。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又见 《五行志》,略同。 释义用法 晋怀帝永嘉五年 (公元311年),匈奴贵族刘渊攻陷洛阳,俘晋怀帝。晋瑯邪、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渡江到南京,后瑯邪王司马睿称帝,史称东晋。当时有童谣说:“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五马即指五王,一马化龙指司马睿称帝。后以此典指发生战乱,时局动荡,王室播迁。 用典形式 【南渡马】 清·袁枚:“天意两回南渡马,秋痕满地故宫花。” 【浮五马】 清·王士禛:“仓皇浮五马,憔悴掩双蝉。” 【五马南来】 清·顾炎武:“五马遂南来,汪黄位丞相。” 【五马渡江】 唐·李白:“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唐·皮日休:“五马渡江日,群鱼食蒲年。” 【渡江天马】 宋·张孝祥:“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 【群马南渡】 唐·韩愈:“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 【一马化为龙】 唐·孙逖:“传闻一马化为龙,南渡衣冠亦愿从。” 【白马江东去】 清·顾炎武:“名王白马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 五马渡江 【出典】 《晋书》卷二十八《五行志中》:“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游渡江,一马化为龙。’后中原大乱,宗藩多绝,唯琅邪、汝南、西阳、南顿、彭城同至江东,而元帝嗣统矣。” 【释义】 西晋末有“五马渡江”的童谣。其后,中原大乱,果然有司马氏的五个亲王避乱,去到江南,由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了东晋。后世以“五马渡江”作为咏战乱的典故。 【例句】 ①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1764)这里以西晋末年的战乱喻指安史之乱,谓中原已失陷于叛军。②五马渡江日,群鱼食蒲年。大风荡天地,万阵黄须膻。(皮日休《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过有褒美内揣庸陋弥增愧悚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叙相得之欢亦迭和之微旨也》7024)这里用“五马渡江日”喻指两晋交替时的动乱年代。③五马南浮一化龙,谢安入相此山空。(胡曾《东山》7424)这里以“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的晋代童谣来指晋朝南迁,司马睿登位。④五马浮渡江,一龙跃天津。(吴筠《建业怀古》9649)这里用“五马渡江”典追念永嘉之乱,以切建业怀古。 五马渡江《艺文类聚》卷十三引《晋阳秋》:“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永嘉大乱,王室沦覆,唯琅琊、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至是中宗登祚。”后用来指帝王南渡,建立帝业。皮日休《鲁望昨以五百言见贻》:“五马渡江日,群鱼食蒲年。” 五马渡江 五马渡江wǔmǎdùjiānɡ┃┃┃━ 指战乱。典出《晋书·元帝纪》:“太安之际,童谣云:‘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后中原大乱,其后司马氏五王避乱于江南,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唐·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双鹅飞洛阳,五马渡江徼。”亦作“五马南浮”。唐·胡曾《东山》诗:“五马南浮一化龙,谢安入相此山空。” ☚ 双鹅 击柝 ☛ 五马渡江【出处】 《艺文类聚》卷十三引《晋阳秋》:“太安中,童谣曰:‘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永嘉大乱,王室沦覆,唯琅琊、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至是中宗登祚。” 五马渡江指东晋司马睿登位之事。《晋书 ·元帝纪》:“太安之际,童谣云: ‘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是岁,王室沦覆,帝与西阳、汝南、南顿、彭城五王获济,而帝竟登大位焉。”东晋元帝司马睿,本封琅琊王。宋王安石 《临川集》十八 《答张奉仪》诗:“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𤲅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