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巴纳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巴纳德1886—1961Cheter I·Barnard即切斯特·巴纳德,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和高级经理人员,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马尔登,幼年丧母随外祖父母生活,家境清贫。他依靠勤工俭学读完高中。1906—1909年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虽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忙于谋生没有读完规定的物理、化学等实验课而未获学士学位。1909年他进入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统计部工作,六年后升任商业工程师,1922年任该公司所属宾西法尼亚贝尔电话公司助理副总经理,1926年升任总经理。从1927年开始,长期担任新泽西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他依靠自学和艰苦的科学研究而成为专家,最著名的代表作是1938年出版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被人列为美国管理文献中的经典著作;还发表了众多的论文和研究报告,涉及管理、伦理、经济、政治、医学教育和卫生保健等社会问题。由于他在管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地位,曾获得过七个名誉博士学位。巴纳德从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角度来解释组织,把组织看成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的组织”。(《经理人员的职能》)该定义被管理学家吉尔布雷思称为是所有关于组织理论定义中最好的一个。他认为在一个正式组织中,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是三个基本的因素。巴纳德把经营管理过程看成是一个在一定意义上主要由艺术和道德起作用的过程。他从社会大系统的观点出发,提出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领悟组织整体及其有关的整个形势”,这就是管理的“艺术”。但是,他更重视探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道德要求。他认为道德是个人所具有的一般性和持久性的个性力量和倾向;领导的道德包括果断性、坚持性、耐久性、勇气等;领导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道德因素,没有领导和道德因素,就不会有组织的存在。他认为经理人员在道德准则问题上要发挥创造性,不仅能够为组织成员提供道德准则,还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影响和改变组织成员的某些道德准则,形成倾向于组织权威的道德准则,以利于组织系统的工作。 巴纳德1811—1900Henry Barnard亨利·巴纳德。教育家。生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Hartford)。1830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后又研习法律,成为律师。后为康涅狄格州议会议员(1837—1838),并任康涅狄格州教育委员会书记官(1838—1842)、罗得岛州教育委员会书记官(1845—1849)、威斯康星大学校长(1858—1860)、马里兰州圣约翰学院院长(1866—1867)、美国第一任教育委员(1866—1870)。推动了美国免费公共教育的发展。所撰教育论著对美国教育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还曾主编《美国教育杂志》(32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