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奎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奎桥 五奎桥独幕话剧。洪深编剧。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12月出版。与《香稻米》《青龙潭》合称“农村三部曲”。江南某乡农民为了抗旱,租了水龙船抽水浇田,因船高桥孔小,必须把桥拆掉。但周乡绅坚决不让拆桥。围绕拆桥和护桥,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农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心动手拆桥。由青年农民李全生带头,团结老少农民把这座象征着地主阶级罪恶统治的“五奎桥”拆掉。剧本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土地革命浪潮影响下的反封建斗争,预示了封建势力的崩溃和瓦解,歌颂了农民自发斗争的胜利。作品情节起伏,结构紧凑,主要人物性格鲜明,是一部最早反映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剧作。 ☚ 我——红军 楚灵王 ☛ 五奎桥 五奎桥独幕话剧。洪深著。1930年冬作。初刊1932年—1933年上海《文学月报》汇刊第4期、第5、6期合刊。1933年12月上海现代书局初版。现代创作丛刊。1945年上海铁流书店初版。 ☚ 小妹妹 风浪 ☛ 五奎桥 五奎桥独幕剧。洪深著。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12月版。该剧以护桥和拆桥为焦点,揭示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指出农民只有团结起来斗争,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五奎桥是恶霸地主周乡绅祖上修建的,它是周家特权和威势的象征,也是压在农民心上的一块封建迷信的大石。时值久旱无雨,周家的地长得青油油,但是桥东几十户穷苦农民田里的稻谷眼看就要干死了,这是因为五奎桥桥孔狭窄,农民们租用的抗旱用的机器打水船不能通过所致。拆掉五奎桥,就能保住几十户农民的收成。以青年农民李全生为首,和周乡绅展开了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周乡绅顽固地反对,搬来了法官和军警与农民相对抗,但被激怒了的农民轰走,周乡绅也只好夹着尾巴逃跑。农民们在李全生的带动下拆掉了五奎桥,赢得了初步的胜利。《五奎桥》是洪深写的农村三部曲(另两部是三幕剧《香稻米》和四幕剧《青龙潭》)中写得最好的一部。剧本比较成功地塑造了青年农民李全生和恶霸地主周乡绅这两个人物形象。全剧结构自然紧凑,能抓住观众的情绪,是我国现代文学中较早反映农民斗争的优秀剧作之一。 ☚ S·O·S 雷雨 ☛ 五奎桥 138 五奎桥独幕话剧,作者洪深,写于1930年,写某年旱灾,农民借来洋龙船车水抗旱,但五奎桥太低,船过不去。为了抗旱,只好拆桥,五奎桥系周乡绅祖辈为纪念门中出了状元和举人而建的私桥,为了维护尊严,保全风水,周乡绅坚决反对。以李全生为代表的农民为了全村人的利益,同周乡绅作面对面的斗争。大家团结一致,终于拆掉了这座象征封建统治权威的私桥。该剧结构严谨完整,戏剧冲突单纯尖锐,风格独特,是话剧佳作。 ☚ 名优之死 上海屋檐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