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云麓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云麓宫 云麓宫云麓宫位于岳麓山云麓峰巅。1478年(明成化十四年)年吉简王就藩长沙时所建。穆宗隆庆年间,命名为“去麓宫”。1944年被日机炸毁,1957年重建。1965年又兴建瞭望湘楼,登上望湘楼,南可望衡山,北可瞻洞庭,俯可视“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麓山寺 爱晚亭 ☛ 云麓宫 云麓宫位于岳麓山主峰云麓峰顶。明成化十三年(1477),吉简王朱见浚(明英宗第七子)就藩长沙,始于此建道教庙宇,称“二十洞真虚福地”。嘉靖年间,长沙太守孙复令道士李可经主持修葺,植树造林,风景增胜。隆庆年间,道士金守分募款增修,改名云麓宫。《岳麓志》:“隆庆间金道士隐此,从峰顶冶铁为瓦,凿石为柱,构殿五间。”前殿为关圣殿,中殿为玄武祖师殿,后殿为三清殿。玄武祖师,是道教奉祀的护卫神;三清,是道教崇奉的居于最高仙境即三清天的三位尊神。清道光年间增建望湘亭,可眺湘江、橘洲及长沙城区。亭前白果树枝间夹一口铁钟,铭文“万历四年造”,称归来钟。钟下有一奇石,称飞来石。石上刻宋代赵抃题诗:“片石倚中天,云深鸟道间。人多祝尧舜,登此拜南山。”南山指南岳,故又称拜岳石。云麓宫东南有响鼓岭,西北有大禹碑。民间传说,有妖蟒镇压在禹碑下,其尾在地层搅动,形成空洞,人行其上,咚咚作响,故名。云麓宫之景,远接南岳洞庭,宫内有名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 大禹碑 开福寺 ☛ 云麓宫 云麓宫位于长沙市岳麓山顶峰,明朝前为黄冠羽士修炼之所。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吉简五藩镇长沙始建道院,称云麓宫。明嘉靖年间 (1552~1565)道人李可经得长沙太守孙复支持,重修扩建。隆庆年间 (1567~1572)金守分在此修道,得殿元张阳和资助,新建关圣殿、祖师殿、三清殿,皆为石柱铁瓦,铁铸神像。清同治二年 (1863)武当道士向教辉来此重修云麓宫,并增建五岳殿、天妃殿。抗日战争中,该宫被日机炸毁。抗战胜利后,道人邬开云等募款修复。1987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决定将该宫交市道教协会管理。1995年9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该宫为重点宫观。有道长7人住持,为省道教协会会址。 ☚ 九仙观 陶公庙 ☛ 云麓宫 云麓宫在岳麓山右峰顶上。为明代吉简王就藩长沙时倡建,道家称为“二十洞真墟福地”。清康熙《岳麓志》载: 旧有宫殿久废,乾隆年间构殿五间,其后为三清殿,冶铁为瓦,立石为柱。咸丰二年 (1852)毁于兵灾。同治二年修复。宫右有望湘亭,俯瞰湘江与长沙市区,可领略“直上云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的壮阔景色。宫前有拜岳石,又名飞来石,石方广丈余,因其可以瞻望衡岳而拜,故名。宫门外古树杈中有钟,不知何处而来,故名“飞来钟”。钟上铭文为明万历四年造,经风霜雨雪而无锈,敲之其声激越清扬,偶听之如同“归来”之音,故又名“归来钟”。 ☚ 蔡锷墓 桔子洲 ☛ 云麓宫 云麓宫道教称为 “洞真虚福地”。位于长沙市河西的岳麓山云麓峰,为长沙地区道教中心,长沙市道教协会设此。建于明成化十三年 (1477)。此后清代乾隆、咸丰、同治等朝屡毁屡建。建有关帝殿、玄武祖师殿、三清殿、吕祖殿等。三清殿、吕祖殿分别供有三清塑像和吕洞宾像,并有清代诗人黄道让所撰楹联: “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 塑像及楹联于1966年被毁,仅存殿阁。1965年殿前建望江亭,单面敞轩,临轩可观览湘江风景,亦可隔江遥望长沙。现亭内供吕洞宾像。门额题有“云麓道宫” 四字,且将其巧妙地嵌入两旁的楹联之中,曰: “对云绝顶犹为麓,求道安心即是宫。”下有一突兀耸立的巨石,名飞来石,石上原为雷公庙,“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旁有一古树,树杈中嵌一铁钟,名自来钟,又名飞来钟。系宫内道士为敲钟而置,因年代久远,树高数丈而钟不可及,故得此神秘之名并附会出种种传说。现任主持为马勇奇道长。(参见“旅游文化·云麓宫”) ☚ 白衣观 黄庭观 ☛ 云麓宫 云麓宫位于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云麓峰巅。云麓峰又名灵麓峰。魏晋之际,道教文化进入岳麓山。唐末五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中称为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二十一洞真墟福地,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籤》 中列为第二十三福地,是大地名山间仙人所居胜地。“南山七十二,独爱洞真墟” 即指此处。明成化十四年 (1478),吉简王朱见浚倡建云麓宫,后渐废。嘉庆年间修葺。隆庆年间拓地增建。崇祯及清康熙、嘉庆、道光年间都有修建,成一时大观。清咸丰二年 (1852),关帝殿毁于兵火。同治二年(1863),武当山太和宫道士向教辉主持教事,按昔日规模重建。旧时的道宫内殿宇三进,依次为山门、华表、关帝殿、玄武祖师殿、三清殿,南北两厢为道众居舍。宫旁建有望湘阁,飞来石处建拜岳殿。1944年俱毁于日寇飞机的轰炸,仅余玄武祖师殿及一侧配殿。玄武祖师殿为一三开间硬山小殿,单檐石墙铁瓦。战后逐步重建部分殿宇,未建山门,但山门剩存的花岗岩台基、围栏仍在。宫门前原有湘北会战纪念碑亭,1956年迁往响鼓岭。1966年改造殿宇,前殿改建成二层重檐歇山楼阁一座,名望湘阁,为俯瞰湘江遥望衡岳之绝佳观景点。轩廊内楹联题:“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为清黄道让诗句。玄武祖师殿则做了茶室。1991年由长沙市道教协会接管。现云麓宫由关帝殿、吕祖殿、三清宝殿等组成。关帝殿居望湘阁一楼,门额悬“云麓道宫” 匾,为向教辉题书。门联刻: “对云绝顶犹为麓; 求道安心即是宫。” 内嵌“云麓道宫” 四字,清吴獬题撰。二楼入口处挂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取自周世钊诗句。吕祖殿为原茶室。三清宝殿在望湘阁之后,殿内正中供三清尊神像,左右安放四大天师像。左侧坪中有《麓山树镫记碑》和《麓峰巩峙》碑,分别为1926、1927年立,后者碑阴刻“光联翼轸” 四字。望湘阁前坪竖19块抗日阵亡将士名录碑。附近有拜岳石,又名飞来石。石方丈余,因其可瞻望衡岳而拜,故名。近处古树权中有飞来钟。钟上铭文铸“明万历四年 (1576) 造” 字样,为1978年仿制。道人作息时鸣钟,其声激越清扬,偶听之如同 “归来”之音,故又名 “归来钟”。长沙市道教协会设此。 ☚ “印心石屋”石匾 刘涛墓 ☛ 云麓宫Yunlu Palac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