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二月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二月二亦名“春龙节”、“龙抬头日”。居住在关东的汉、满族人过此节。因时在农历二月初二而得名。是日,清晨日未出,人们从外面井口到屋里水缸边撒一溜灰线,从井里打一担水,不回头,担进屋倒进缸里,俗称为 “引龙”。关东此日多吃猪头肉。 二月二多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亦称“花朝节”、“踏春节”、“挑菜节”、“春龙节”、“青龙节”,俗称“龙抬头日”。除汉族外,苗、壮、布依、满、侗、黎、畲、鄂温克、赫哲等族也过此节。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节期在农历二月初二。唐代已有记载。起初是在早春天气里踏青,挖野菜,郊游,感受大自然一年一度的复苏生机。明以后有撒灰引龙之举。龙主水,雨水充足有利农作物生长,故历代民间有上工、试犁、鞭春牛、戴蓬草、祭龙王、敬土地等风俗。 二月二 299 二月二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指阴历二月初二至初五,届时,人们在二月二天黑之前,把鸡、猪、菜、果送到供奉神牌祭祀祖先的“老人房”,祭祀之后,大家共享祭品。节日的最后两天,男女青年齐聚寨外,纵情歌舞。 ☚ 跳花会 三月三 ☛ 二月二 二月二eryue’er民间时令节俗。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此俗流行全市,各地稍有不同。早餐吃长面,感谢龙的恩德。家家还要给孩子炒玉米豆,叫“崩蝎子”。旧时渭河以南兴打灰簸箕,渭河以北多在当地举行药王庙会,选购树苗耕具。武功等地民间以各种方式敬奉龙神。男的要剃头洗脚,女的要洗发理容,准备春耕。长武县在县城长寿洞举行庙会,敬祀药王寿诞,农具山货贸易兴旺,以备春耕。解放后,多数地方已将此节演变为集市或物资交流会。 ☚ 一盘端 十七围 ☛ 二月二 二月二节日习俗。古称中和节,也叫春龙节。天水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家家户户于此日炒蚕豆、豌豆、大豆,爆米花,杀虫爆蛐,祈祷年内不降冰雹。农村还有打“灰簸箕”的习俗。清晨,家庭主妇以簸箕盛草木灰沿着院落四周,一边用擀面杖敲打簸箕,使草木灰徐徐撒在墙根,一边口中念道“二月二,龙抬头,虼蚤壁虱别抬头,要抬头,一簸箕打在灰里头”,意即消灭害虫,祈求五谷丰登。旧时农村中多以红布缝制春牛缀于小儿左袖以袪疾疫,又将炒热的蚕豆、豌豆等串成串,佩戴于小孩子脖颈,据说可以减轻麻疹、天花等疾病。 ☚ 元宵节 清明节 ☛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汉族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二月初二,故名。明朝以后有撒灰引龙之举。津俗以谷糠由院门口撒龙蛇状至屋,名为引钱龙,可招福祥。这天家家要吃煎焖子(一种淀粉熬成的粉糕),拌以芝麻酱、蒜泥,味道非常适口。主食为春饼,这种饼很薄,只有两层,吃起来细腻可口。还有炒鸡蛋,炒时还要多加些葱花,吃起来味道更香。炒绿豆菜,也是这天的应时菜肴,称此菜为“龙须菜”。再有一个凉拌黄豆芽菜,黄豆芽菜煮熟后,拌以芝麻酱、蒜泥,味道也十分鲜美。喝二米粥(小米、稻米)。后几种菜,则可有可无,但烙饼、煎焖子必不可少。这种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