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石 二千石汉代官吏禄秩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后以二千石为郡守的通称。因郡守禄俸属二千石一级,习惯上因有此称。 ☚ 郡守 明府 ☛ 二千石石(dà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指郡尉以上高级官吏。二千石为汉代官吏俸禄的一个等级,分为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三种,上自太常,下至郡尉均包括在内。例如从太常到执金吾,官俸为中二千石;从太子太傅到右扶风,从司隶到虎贲校尉,以及郡守皆为二千石;而郡尉则为比二千石。(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二千石èr qiān dàn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的俸禄等级,都是二千石。后称郎将、郡守和知府为二千石(3)。《文帝议佐百姓诏》: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干石、博士议之。——希望同丞相、列侯、二千石官员以及博士讨论一下。《景帝令二千石修职诏》:其令二千石各修其职。——我命令国相、郡守等二千石官员,各自整顿吏治。《永州韦使君新堂记》:编以为二千石楷法。——编进地方志作为二千石官员学习的楷模。 二千石 二千石官阶名。汉代初为官吏俸禄,后为官阶。《历代官制概略》: “二千石: 中垒校尉、屯骑校尉、步兵校尉、越骑校尉、长水校尉、胡骑校尉、射声校尉、虎贲校尉、司隶校尉、州牧、京兆尹、太守、西域都护、王国傅、相。”胡三省注《资治通鉴》: “《后汉书·百官志》: 二千石,月 (俸) 120斛。” 《汉书·王莽传》: “更名二千石曰上大夫。” 《汉书·百官公卿表》: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 ☚ 二班 二百石 ☛ 二千石èr qiān dàn官俸等级名,有时也指二千石俸的官,或其中的某一官。汉朝的官俸以谷为准,故以"石"名。 1、官俸等级。据《后汉书·百官志》所载,二千石以上的有太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月俸三百五十斛。中二千石的有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执金吾、太子太傅、司隶校尉;比中二千石的有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月俸一百八十斛。二千石的有太子少傅、大长秋、将作大匠、州牧、尹、郡太守,月俸一百二十斛。比二千石的有五官中郎将、左右中郎将、虎贲中郎将、羽林中郎将、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城门校尉、屯骑校尉、司隶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长水校尉、射声校尉、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中尉、郡尉、王国的相傅仆;月俸一百斛。 2、泛指二千石俸级的官。《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更始亦遣尚书仆射谢躬讨郎。"注:"《汉官仪》曰:尚书四员,武帝置,成帝加一为五。有常侍曹尚书,主丞相御史事;二千石曹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又《后汉书·百官三·尚书》:"二千石曹尚书主郡国二千石事。" 3、指二千石俸级的某官。《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所到郡县,辄视二千石。"三国两晋南北朝因之。南朝宋以太子太傅、太子詹事、州牧、太守、五营校尉等为二千石。梁以四品、五品为二千石。陈以左、右卫将军、御史中丞、通直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太子中庶子等为二千石。 二千石汉代官秩以俸禄表示,显官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等。郡太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因此通称郡守为二千石。 二千石汉代粟石品级中的第三级。西汉时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司隶校尉、州牧、郡太守等属之;东汉时司隶校尉、州牧、郡太守等属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