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牵牛织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牵牛织女qiān niú zhī nǚ形容分隔两地的夫妇或爱侣相思、相聚等,也用以咏七夕风情。《文选·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李善注引曹植《九咏》注:“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桂阳成武丁有仙道,常在人间。忽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去当何还?’答曰:‘织女暂诣牵牛,吾复三年当还。’明日失武丁,至今云织女嫁牵牛。”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元稹《古决绝词》之一: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杜甫《牵牛织女》: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沈佺期《七夕曝衣篇》: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 牵牛织女 牵牛织女古代爱情传说。见明冯梦龙编《情史》卷十九。相传“牵牛织女两星,隔河相望,至七夕,河影没,常数日复见。相传织女者,上帝之孙,勤织,日夜不息,天帝哀之,使嫁牛郎。女乐之,遂罢织。帝怒,乃隔绝之,一居河东,一居河西。每年七月七夕方许一会。会则鸟鹊填桥而渡。故鹊毛至七夕尽脱,为成桥也。”是现在所知的最早一部写这个传说的古代作品。 ☚ 情史 智囊 ☛ 牵牛织女 牵牛织女《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其北河鼓。……织女,天女孙也。”索隐: 《尔雅》云:“河鼓谓之牵牛。”《文选·曹植〈洛神赋〉》注引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河鼓、黄姑,牵牛也,皆语之转。”后以此典咏分隔两地的夫妻或爱侣,表现他们相思、相聚等;也用以咏七夕风情。魏·曹丕《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晋·傅玄《拟四愁诗》:“牵牛织女期在秋,山高水深路无由。”南朝梁·萧衍《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 铅刀一割 褰帷 ☛ 牵牛织女 牵牛织女《文选·曹植<洛神赋>》:“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注引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后以此典形容分隔两地的夫妇或爱侣相思、相聚等情感;也用以咏七夕风情。李清照《行香子》:“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 牵牛会 牵上魏车 ☛ 牵牛织女比喻情侣。三国魏文帝《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牵牛织女【出处】 《文选·曹植〈洛神赋〉》:“叹匏(pao)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注引曹植《九咏》注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唐·韩鄂《岁华纪丽》卷三引《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