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屈宋关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屈宋关系

屈宋关系

关于屈原、宋玉二位楚辞作家之间的关系研究,颇引人注目。研究者们主要以已有大致定评的屈原为主要比较参照座标,又据对宋玉生平事迹真伪、宋玉辞赋真伪的不同理解而形成不同的看法。一、“屈宋师弟”说。王逸《楚辞章句》:“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闵惜其师忠而放逐,故作《九辩》以述其志。”陈子展《九辩解题》认为,大约宋玉初从屈原为弟子。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口多微词,所学于师”,《风赋》“臣闻于师”。他所谓师,别无所指,当指屈原。他和屈原的关系最重要(《楚辞直解》,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版)。二、“屈宋并举”说。认为宋玉在辞赋的创作方面有突出的艺术成就和鲜明的创作个性,可与屈原比并。刘勰《文心雕龙·辩骚》“自《九怀》以下,遽蹑其迹;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时序》“屈平联藻于日月,宋玉交彩于风云”;《才略》“诸子以道术取资,屈宋以楚辞发采”。李白《夏日诸从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屈宋长逝,无堪与言。”杜甫《戏为六绝句》:“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吴融《楚事》:“悲秋亦应抵伤春,屈宋当年并楚臣。”刘熙载《艺概》:“屈子以后之作……情之绵邈,莫如宋玉悲秋。”三、“屈宋”开创与发展说。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林庚认为宋玉在屈原之后具有承先启后的地位:“把屈原的特殊身世过渡到一般的作家群中,这一发展是势所必然的。宋玉的《九辩》正是起了这桥梁作用。”“宋玉乃是屈原诗歌成就的继承,又是屈原诗歌成就的发展。屈原的崇高伟大,永远令人为之景仰;而宋玉却只是那么平易近人。我们当然最需要屈原,却也因此不能就忘了宋玉。”(《屈原与宋玉》,载《中华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1年11月版)袁梅认为,宋玉作品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他的艺术风格是情景相生、婉丽清新、缠绵悱恻、低徊欲绝的。袁氏并以《文心雕龙·诠赋》言宋玉作品为“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提出宋玉辞赋实为汉赋之先河(《宋玉辞赋今读》,齐鲁书社1986年8月版)。关于宋玉对屈原的继承关系,明代两位学者说得更为直接,陆时雍云:“倡楚者屈原,继其楚者宋玉一人而已。”(《楚辞疏·读楚辞语》)王夫之云:“故嗣屈原之音者,唯玉一人而已。”(《楚辞通释》四、“屈宋对立”说。郭沫若创作的五幕历史剧《屈原》,两次借婵娟之口骂宋玉,“你简直是先生的叛徒”,“宋玉,我特别地恨你,你辜负了先生的教训,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文人!”郭沫若《今昔蒲剑·写完五幕剧<屈原>之后》称:“我把宋玉写成为一个没有骨气的文人,或许有人多少会生出异议吧。不过我也不是任意诬蔑。”“再拿传世的宋玉作品来说,如像《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所表现的面貌,实在只是一位帮闲文人。”在写给丁力的信中又说:“根据历史上遗留的资料,他实在是没有骨气。”(《文艺报》1979年第五期)在《关于宋玉》一文中说:“说宋玉没有骨气,是不是作俑于我呢?不!这差不多是两千多年来的民间定评。”(《新建设》1955年第二期)一些文学史著作亦受其影响,如北京大学中文系五五级《中国文学史》中说:“宋玉虽然也对世态有所指责,但他同屈原却有根本性质的不同,一个是被谗见害,爱国爱民,伟大坚强的战士,一个是流落不遇,自怜自叹,满怀不平的文人。”(1961年修改本)这样的评述,使宋玉成了屈原的陪衬和对立面。五、“屈宋同调而宋不如屈”说。明代陆时雍云:“宋玉所不及屈原者三:婉转深至,情弗及也;婵娟妩媚,致弗及也;古则彝鼎,秀则芙蓉,色弗及也。所及者亦三:气清、骨峻、语浑。清则寒潭千尺,峻则华岳削成,浑则和璧在函,双南出范。”(《楚辞疏·读楚辞语》)陈子展云:“屈原为人婞直,宋玉为人柔媚。屈原出语坦白,宋玉出语含蓄。屈原不讳侘傺穷困,至死依然倔强;宋玉虽属代言,仍不免啼饥号寒,叹老嗟卑,露出一种贫士失职的可怜相。”(《楚辞直解》,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2月版)李金锡《屈原的〈离骚〉与宋玉的〈九辩〉》从10个方面论述“宋不如屈”,即系念显荣与忧国忧民;畏死退缩与视死如归;软弱卑顺与激愤抗争;明哲保身与忠言直谏;忧老消沉与及时努力;同样都在思君怨君,却有着不同的想法;同样都在批判现实,却有着不同的深度;同样都能不随流俗,却有着不同的境界;同样都用骚体,却有创新与模似之别;同样写遨游,却有小巫见大巫之感(见《屈荀辞赋论稿》,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年12月版)。综上可见,关于屈宋关系之研究,受到宋玉生平研究、宋玉作品研究的制约,考订宋玉生平、作品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基础。陆侃如既认为屈原与宋玉同为楚民族文学之柱石,又对宋玉生平的众多材料作过甄别,认为宋玉生年与屈原卒年相近;宋玉与威、怀、襄三王无君臣关系;宋玉与屈原等无师生关系;宋玉做过小臣,与荀卿仕楚时相近;宋玉不久失职,作《九辩》;宋玉作《招魂》当在楚徙都寿春以后;宋玉穷得很;宋玉卒年与楚亡时相近(《宋玉评传》,载《努力周报》附刊《读书杂志》1923年十七期)出于同样原因,袁梅《宋玉辞赋今读》、朱碧莲《宋玉辞赋译解》、金荣权《宋玉辞赋笺评》以及汤漳平《宋玉作品真伪辨》(《文学评论》1991年第五期)等论著均致力于宋玉生平、作品的真伪考订工作,对屈宋关系研究,还有待于基础研究的进展。

☚ 《诗经》至《楚辞》的桥梁   屈原生年 ☛
000041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