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油emulsifiable concentrates入水后可分散成乳剂的油状均相液体农药剂型,是一种常用的农药剂型。由农药原药、溶剂、乳化剂经溶解、混合而成(见乳油制备)。 简史 乳油是在早期使用油乳剂(矿物油和植物油)基础上,将现配现用改为预先配制,贮存备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剂型。中国自以粉剂为主的六六六、滴滴涕停产、停用后,乳油剂型占剂型生产总量的60%以上。乳油中有效成分含量用重量比(W/W)和重量容积比(W/V)两种方法表示。中国一般采用前者。乳油中有效成分含量通常为20~50%,随着农药原药纯度的提高(95%以上)和高效力乳化剂的问世,乳油向着高浓度、减少乳化剂和溶剂用量的方向发展,已出现浓度达90%的乳油,甚至有了无溶剂的98%机械油乳油。 特点 主要有4点:❶ 药效高。乳油加水后,含有效成分的油被分散成直径0.1~10微米的油珠分散在水中,形成水包油(O/W)型乳剂。乳剂自喷雾机具中喷出,水分蒸发后,油珠即覆盖在靶体表面,展布成油膜,其直径比原油珠大10~15倍,且不易被雨水冲刷。在溶剂帮助下药剂容易侵入或渗透到有害生物(病、虫、草)体内,发挥毒效作用,因而比同一种农药的其他剂型的药效更高,持效期也长。 ❷施用方便。可用任意比例的水稀释,以适应不同容量喷雾和不同使用目的的要求。 ❸性质稳定,不易分解,耐贮藏。 ❹加工容易,不产生 “三废”,有利于安全生产。 分类 按照乳油加水稀释后的状态,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可溶性乳油 入水后,有效成分能迅速溶于水,形成透明真溶液的乳油。如敌百虫、敌敌畏、乐果等。它已不是乳剂状态,故不存在乳化稳定性问题。溶解所需的时间越短,则分散性越好,一般应在10秒钟以内,最好在3~5秒钟以内即全部溶解。 溶胶状乳油 入水后能自动分散,搅拌后形成半透明淡蓝色溶胶状乳剂的乳油。油珠大小一般在0.1微米以下,乳化稳定性好,对水温水质适应性强,但喷洒到生物体上不易破乳,因此在高容量喷雾时反易产生流失现象,药效不一定理想。当油珠小至0.005微米,甚至小于可见光波长的1/4(小于120nm),肉眼观察时呈透明溶液状,称为透明乳剂(transparentemulsions)或微乳剂(microemulsions)。例如以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配制灭蚊蝇用的水剂浓缩液。 乳浊状乳油 加水稀释后形成白色不透明乳浊液的乳油。有的在摇动的玻璃容器里有荧光附壁现象,其油珠直径在0.1~1.0微米之间,乳化稳定性好,药效也较好。有的像牛奶状不带有蛋白光,摇动时看不到荧光附壁现象,其油珠直径在1~10微米之间,乳化稳定性一般是合格的,一般在1~2小时内不会膏化产生漂浮物和沉淀物。但对环境条件如水质水温的适应性较差,使用时应特别注意。若是油珠直径大于10微米,其乳浊液稳定性差,在较短时间内会膏化而产生漂浮物或沉淀物,喷洒时应加搅拌,以防产生药害。 质量要求 包括两个方面:有效成分含量和物理化学性能。如乳化分散性、乳液稳定性、水分含量、酸碱度、贮藏稳定性等,其中乳化分散性和乳液稳定性最重要。质量良好的乳油注入水中时能自行分散成云雾状白色乳液,稍加搅拌,立即形成均匀的乳剂。乳剂必须稳定,在短时间内不发生油水分离现象,但是,过度稳定的乳剂在喷施后不易破乳,在靶体表面上因润湿性过强而容易产生药液流失现象。因此,要求乳剂喷洒之前保持乳化性能稳定,附着于靶体后应迅速破乳,形成油膜。 乳油emulsifible concentrate农药的一种加工剂型。将一定的原药和乳化剂溶解于一种或两种有机溶剂(二甲苯、甲苯或苯)中即制成含一定量有效成分的乳油。乳油应是透明油状液体,又称为可混合油,贮藏期间性质稳定,不分层、无沉淀物。乳油加入到水中受乳化剂作用,使含有农药的溶剂,形成细小的油粒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供喷雾使用。乳油的质量与分散在水中的油粒直径大小有关,可以用显微镜和测微尺检查,平均油粒直径小于5μm时为优质乳油,大于10μm时为劣质乳油,前者的药效高于后者。 乳油农药剂型之一。指按所需浓度将原药溶解在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混匀而成。有时尚需加入助溶剂,为一单相液体,加水后形成乳浊液。乳油有有效成分含量高,药效好,使用方便等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