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九经字样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九经字样》

又称《新加九经字样》。正字类文字书。唐唐玄度撰。1卷,书成于开成(836~840年)间。本书是张参《五经文字》的补编。因张书在流传中“或失旧规”,又有经典中“疑误旧未载者”,故加弥补。收字421个,分为76部。辨形释义体例全同《五经文字》,只是注音有区别,张书用反切,本书用直音,以同纽之字注音,并标四声;如无同音字,则用“某去”、“某入”字样就四声之转以表其音。唐书在正字时不完全采用《说文》古体,也不完全采用俗体,明确提出了“取其适中”的正字观点,在辨正讹俗、规范用字上同张书一样起过重要作用。此书问世后即与《五经文字》相辅而行,五代时即已有合刊本,后仍其旧。参见《五经文字》。

九经字样

九经字样

字书名。唐玄度著。也称《新加九经字样》。一卷。文宗太和七年(833年)二月,敕玄度覆定石经字体,十二月敕于国子监讲论堂两廊刊立石九经,《九经字样》大概即著于此时。此书收字四百二十一个,依《五经文字》分为七十六部,都是张参《五经文字》所未收的,故名“新加”,也就是《五经文字》的补编,二书相辅而行。与《五经文字》不同的,主要是注音方式。《五经文字》注音多根据陆德明《经典释文》,或注“某某反”,或直音。玄度避讳“反”字,全用直音,或以“某平”“某上”之类标明其音。此书最初与《五经文字》一起刻石立于唐石经之后。

☚ 五经文字   说文系传 ☛

九经字样

亦称《新加九经字样》。字书。一卷。唐玄度著。九经指《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九经字样》是在《五经文字》的基础上修正增补而成。共分七十六部。考定形体、注释音义,体例都与《五经文字》相同,只是注音采用直音,不同于《五经文字》采用反切。共收421字,都是《五经文字》一书所没有的。其主要作用在于辨析经书中文字的形体,使读者明瞭古今写法的差异,其中保留一部分文字的古音古训,可作研究古汉语的参考资料。

九经字样

一卷。唐唐玄度 (生卒年不详)撰。玄度为文宗开成间 (836—840) 翰林待诏,据 《唐会要》云:“太和七年 (834)二月,敕唐玄度覆定石经字体。十二月,敕于国子监讲论堂两廊,创立石九经。”玄度《九经字样》,原称《新加九经字样》即是此时之作。其自序说:“大历中,司业张参掇众字之谬,著为定体,号曰《五经文字》。传写岁久,或失旧规,今补冗漏,一以正之;又于五经文字本部之中,采其疑误旧未载者,撰成《新加九经字样》一卷。”全书共收四百二十一字,分为七十六部,一些不好归部的字纳入“杂辨”部。其主旨与 《五经文字》相同,在于辨析经书的文字形体,使习者明了古今写法的差异。玄度考订文字形体,虽依据《说文》,但并不完全采用《说文》写法,也不全用俗体。他说:“古今异体,隶变不同,如总据 《说文》,即古体惊俗;若依近代文字,或传写乖讹。今与校勘官同商校是非,取其适中。”其体例大致与《五经文字》相同,只是注音不用反切,而用直音。如果没有适当的同音字可注,就注以某平、某上、某去、某入,这就是“但纽四声,定其音旨”。《九经字样》亦于开成间刻之于石,附于十二经之后,今在西安碑林。其木刻本有《玲珑山馆丛刻》本,《小学汇函》本,《后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