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炮zhàpào声响大的一种爆竹:性急的孩子,等不到大年三十晚上,偷偷的把~揣出来,三五成伙,放了起来,十分红火!(梁之《长白山人》)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火藥器部 > 炸雷 > 炸炮 炸炮 zhàpào 以鋼輪火石裝置引爆之地雷群。每雷鐵鑄外殼,大如碗,内裝炸藥,以小竹筒穿藥綫,外用火綫連接入火槽,再引入鋼輪發火裝置。敵踏觸拉綫,群雷起爆,殺傷敵軍人馬。創製於明,沿用至清。《火龍經》卷下:“炸炮,製以生鐵鑄。空腹,入藥,杵實。入小竹筒,穿火綫於内。外長綫穿火槽。擇寇必由之路,掘坑,連連數十埋於坑中。藥槽通接鋼輪。土掩,使賊不知,踏動發機,地雷震起,鐵塊如飛,火焰衝天。”《武備秘書·火攻神器》:“擇寇必由之路,掘坑,多埋坑中,藥槽通接鋼輪,土掩,使賊不知,踏機火發,砲焰衝天,敵無不克。”參見本類“地雷炸營”、“鋼輪發火”。參閲明·茅元儀《武備志·火器圖說十三》。 
炸炮 (《武備志》) 炸炮明代创制的一种踏发式地雷,沿用至清。雷壳用生铁铸造,大小如碗,壳面留有一个小孔,以便向雷内装填火药和在火药中插入一个小竹筒,从筒内向外通出一根火线,外接一根长线,穿入火槽,装填完毕后用木杵将火药筑实。当敌人进入雷区踏动钢轮发火装置时,即发火爆炸,是一种杀伤力较大的爆炸性障碍器材。《火龙经》卷下:“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入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长线穿火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