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九日黄楼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九日黄楼作(宋)苏轼 去年重阳不可说, 南城夜半千沤发①。 黄楼又名观风楼。北宋熙宁十年(1077)黄河决口于澶州(今河南濮阳),徐州大水,太守苏轼组织人抗洪,水退后即修筑城垣,复于城东门上建黄楼,高十丈,因四壁垩以黄土(取土能覆水之意),故名黄楼,并立有苏辙作文、苏轼书写的《黄楼赋》碑。现徐州城北庆云桥东侧黄河故道南岸黄楼为1986年重建。作者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重阳。先写去岁重阳时彭城大水、吏民抗洪的情景,接写今岁重阳水落楼成,登楼观景、把盏对花的感怀。 【作者】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生平见前《送郑户曹》诗。 【注释】 ①千沤发:谓水势浩大。沤,水上的浮沫。②此句写“去年”重阳节忙于抗洪,无心赏菊饮酒。黄花,菊花。③红粉:指佐酒的歌妓。④锸:锹。铲土工具。⑤“朝来”两句写早晨白雾浓重,看不见南边云龙山上的古刹。⑥此句说人老了怕中寒气。中,读去声。作者当时有病,慨叹于体弱衰老。⑦(ya):参差貌。⑧此句下有作者自注:“坐客三十余人,多知名人士。”⑨清霅(zha): 霅溪,水名,在浙江湖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