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乙瑛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乙瑛碑 乙瑛碑东汉碑刻。即《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桓帝永兴二年立。载有鲁相乙瑛奏请于孔子庙置守庙官“百石卒史”的往返公牍及对乙瑛的颂赞之辞。隶书。笔法端劲秀丽,为著名汉碑之一。现存山东曲阜孔庙。 ☚ 石门颂 礼器碑 ☛ 乙瑛碑 乙瑛碑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石质。据清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七尺八寸五分,广三尺七寸。”现存山东省曲阜孔庙。《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孔和碑》。隶书。18行,行40字,八行首制字提高一格,无额。关于《乙瑛碑》,清翁方纲评论此碑为:“骨肉匀适,情文流畅,诚非谥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说:“文既尔雅简质,书复高古超逸,汉石中之最不易得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虚和则有乙瑛”,“体扁已极,波磔分背,隶体成矣。”东汉隶书,风格绚烂多彩,绮丽多姿,流派分呈分势成熟的朝代要数桓,灵两朝了。像《乙瑛碑》那样特色明显的碑刻,反映了隶书进入了完全成熟的时代。《乙瑛碑》结体方整,端庄匀实,体态动人。谨严中有跌宕顿挫之致,是汉隶成熟时期典型作品。此碑骨肉匀适,笔画规矩而极有法度。较长笔画多呈弯弧,波笔常有大挑势,形态飞动遒劲,表露了浑融潇逸的韵味。用笔变化灵活,姿态美妙。风格方圆兼备,熔为一炉。有一种雄浑古朴的意度。《乙瑛碑》属于东汉刻石的巨制,也是学习隶书的优良范本。 ☚ 莱子侯刻石 孔宙碑 ☛ 乙瑛碑 249 乙瑛碑东汉碑刻。全称《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碑》,隶书。18行,满行40字。为汉隶成熟期典型之作。笔画规矩有法度,用笔方圆结合,结构谨严方整而有跌宕之势。清方朔《枕经堂题跋》称:“字字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碑存山东曲阜孔庙。有影印本存世。 ☚ 石门颂 华山碑 ☛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又称《汉鲁相请置百石卒史碑》。东汉隶书碑刻。东汉永兴元年(153年)刻于鲁县(今山东曲阜)孔庙。其字沉雄流畅、端庄秀美,为汉隶代表作之一。 乙瑛碑 乙瑛碑乙瑛碑,全称 《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碑》。东汉隶书碑刻。桓帝永兴二年(154) 立。碑文刻鲁相乙瑛奏准于孔子庙置百石卒史的往返公牍,及对乙瑛的赞辞。笔法工整雄秀,左规右矩,法度森严,为著名汉碑之一。今存山东曲阜孔庙。 ☚ 石门颂 礼器碑 ☛ 乙瑛碑 乙瑛碑乙瑛碑,全称 《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碑》。东汉隶书碑刻。桓帝水兴二年 (154)立。碑文刻鲁相乙瑛奏准于孔子庙置百石卒史的往返公牍,及对乙瑛的赞辞。笔法工整雄秀,左规右矩,法度森严,为著名汉碑之一。今存山东曲阜孔庙。 ☚ 石门颂 礼器碑 ☛ 乙瑛碑 乙瑛碑全称《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亦称《百石卒史碑》、《鲁相置孔子庙碑》、《孔庙置百卒史孔龢碑》、《司徒吴雄等奏孔子庙置卒史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刻立。现存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碑高260厘米,宽129厘米,厚23厘米,两侧刻有缠枝花纹,间以灵芝形纹。碑无额,碑文18行,每行40字,第8行首“制可曰”三字提高一格。碑文记述汉鲁国相乙瑛请求于孔庙置百石卒史执掌祭祀的往返公文,以及对乙瑛的赞词。文后有北宋张稚圭题字二行。此碑书体属于成熟的汉隶,每笔起处多作停顿,遒劲斩截;中节运笔遒缓,筋力丰足;波尾作一尖挑,意气爽秀,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书法面貌。且具有方圆兼备、浑然一体的风格,整个篇幅结体端庄,骨气凝重,苍峻中流露出一种萧洒俊逸的神情。前人对此碑极为推崇,翁方纲称其“骨肉均适,情文流畅”。罗复堪说它“沉厚雄古,纵横跳荡”。此碑对研究孔庙沿革及书法艺术有重要价值。 ☚ 一孔桥 二王冢 ☛ 乙瑛碑碑名。全名为《鲁相乙瑛请置百石卒史碑》,汉永兴元年(153)六月十八日立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东庑,自汉迄今立之未动。碑文隶书,除三字平缺不可考识外,余者均较完好,内容反映了汉制三公奏事及汉祠孔子其礼等。此碑历来为金石学家所重,为汉隶之典范,《金石录补》,《金石略》,《隶释》,《金石存》等书均有著录,清翁方纲称之为“骨肉匀适,情文流畅”。 全文为:“司徒臣雄、司空臣,稽首言:鲁前相瑛书言,诏书崇圣道,勉□艺。孔子作《春秋》,制《孝经》,□□《五经》,演《易·系辞》,经纬天地,幽赞神明,故特立庙。褒成侯四时来祠,事已即去。庙有礼器,无常人掌领,请置百石卒史一人,典主守庙,春秋飨礼,财出王家钱给犬酒直,须报。谨问大常祠曹掾冯牟、史部郭玄。辞对: 故事辟廱礼未行,祠先圣师。侍祠者,孔子子孙、大宰、大祝令各一人,皆备爵。大常丞监祠,河南尹给牛羊彖鸡□□各一,大司农给米祠。臣愚以为如瑛言,孔子大圣,则象乾坤。为汉制作,先尧所尊。祠用众牲,长吏备爵。今欲加宠子孙,敬公明祀,传怜罔极。可许臣请,鲁相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领礼器,出王家钱给犬酒直,他如故事,臣雄、臣戒愚戆,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稽首以闻。 制曰: 可。 元嘉三年三月廿七日壬寅奏𨿅阳宫。元嘉三年三月丙子朔,廿七日壬寅,司徒雄、司空戒,下鲁相承,书从事下当用者,选其年以上,经通一艺,杂试通利,能奉弘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如诏书。书到,言永兴元年六月甲辰朔,十八日辛酉,鲁相平,行长史事,卞守长擅,叩头死罪,敢言之司徒司空府。壬寅诏书,为孔子庙置百石卒史一人,掌主礼器,选年以上,经通一艺,杂试,能奉弘先圣之礼,为宗所归者,平叩头叩头,死罪死罪。谨按,文书,守文学掾鲁孔和、师孔宪、户曹史孔览等,杂试和修《春秋严氏经》,通、高第。事亲至孝,能奉先圣之礼,为宗所归,除和补名状如牒,平惶恐叩头,死罪死罪,上司空府。赞曰: 巍巍大圣,赫赫弥章,相乙瑛,字少卿,平原高唐人。令鲍叠,字公文,上党屯留人。政教稽古,若重规矩。乙瑛察举守宅,除吏孔子十九世孙麟廉,请置百石卒史一人,鲍君造作百石吏舍,功重无穷,于是始□。” 乙瑛碑全稱 〈魯相乙瑛請置百石卒史碑〉。東漢·永興元年(153)刻。碑記漢魯相乙瑛於孔子廟置百石卒史,以執掌祭祀一事。隸書十八行,行四十字。無額。碑末有宋張稚圭補刻題記二行:“后漢鍾太尉書。宋嘉祐七年張稚圭按圖題記。”立于山東曲阜孔子廟。亦名 〈魯相乙瑛碑〉、〈百石卒史碑〉。據清王昶《金石萃編》載:碑高七尺八寸五分,寬三尺七寸。請孫承澤《庚子銷夏記》 評云: “文既爾雅簡質,書復高古超逸,漢石中之最不易得者。”清萬經 《分隸偶存》稱:“字特雄偉,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 近人鄭簠每喜臨之。” 王澍云: “漢孔廟碑傳世者,今有三種: 一曰 〈乙瑛〉,二曰〈韓敕〉,三曰 〈史晨〉,俱為魯相立。〈乙瑛〉 雄古,〈韓敕〉 變化,〈史晨〉 嚴謹,皆為漢隸之極則。學漢隸者,須自 〈史晨〉 始,以正其旨。中 〈乙瑛〉,以究其大。極 〈韓敕〉,以盡其變。……余特舉此三碑為書家之楷則。”楊守敬《平碑記》稱“是碑隸法實佳,翁覃溪 (方綱) 云:“骨肉匀適,情文流暢,誠非溢美。”稚圭記謂鍾繇書,后世論者多以為非。潘存、王澍以為蔡邕書,亦未成定論。存世墨本以“辟”字可見筆書者為早。有翻刻本行世。原石乙瑛之瑛皆作“玉”傍,翻刻本漏刻一點作“王”傍。影印本甚夥,以同欣社影印王懿榮舊藏明拓本為佳。 乙瑛碑 (局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