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义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义勇yìyǒng〈形〉为正义事业勇于斗争的:义勇军︱义勇之士。 义勇(一) 南北朝时由州里豪富自募的兵。《周书·贺拔胜传》:“率州里豪杰舆珍、念贤、乙弗库根、尉迟真檀等,招集义勇,袭杀可孤。” (二) 见 【义兵】。 义勇yì yǒng形容词。为正义事业而勇于斗争的,用于褒义。 义勇yìyǒnɡ为正义事业而勇于斗争的。 义勇yì yǒn g〖名词〗 各种兵 各种兵天神之兵:天兵 天丁 ☚ 兵 骑兵 ☛ 各种程度的精神 各种程度的精神新的精神:新机 ☚ 精神2 振作 ☛ 义勇yì yǒng❶见义勇为的精神。李陵《答苏武书》:“功略盖天地,~~冠三军。” 义勇宋乡兵之一。北宋时,河北、河东、陕西等路按比例征民丁为义勇,番号为河北、河东、陕西义勇。被征义勇皆于手背刺字,其中河北义勇每指挥曾选少壮艺精者百人为上等,并于手背添刺“上等”字样。农闲教习武艺,战时防守城垒,官府给米和酱菜钱。大体采用禁兵编制,以五百人为指挥,置指挥使、副使二人,正都头三人,十将、虞候、承局、押官各五人。到宋神宗初年,总计三路义勇达四十二万三千五百人,共九百十指挥。后并入保甲,改为义勇保甲。南宋时,湖北路诸郡除澧州石门、慈利外,皆征主户有双丁者为义勇,番号为湖北路义勇。每十户为一甲,五甲为团,甲团皆有长。其编制亦如正规军,每七十五人为一队,五十人为正军,十人准备带甲,十五人辎重、火头。每县还差富户为总首、副总首和部将。于农闲教习武艺,由官司给食。 义勇❶见义勇为的精神。 《汉书·陈汤传》:“策虑愊亿, 义勇奋发。” 义勇 义勇宋代天水地方武装。宋治平元年(1064年),诏秦州成纪等六县弓箭手、寨户、保毅军者,每家六丁选一、九丁选二,改编成义勇。手背刺字。农闲教习武艺,战时召集防守城垒,每遇战事,由官府每日供给米二升,每月供给酱菜钱三百钱。元丰四年(1081年),义勇改称义勇保甲。 ☚ 保毅军 弓箭手 ☛ 义勇北宋庆历二年始置于河北、河东路,手背上刺“义勇”字,营于所在州,每岁上番、训练一月以上,上番给俸廪(《宋史·兵志》5《河北河东义勇》)。熙宁所定义勇法:主户四等以上,每家三丁取一为义勇军员,每百人为一都,每都设都头、副都头、十将、虞候、承局、押官各一人;五都为一指挥,设指挥使一人(四都立副指挥使一人)(《长编》卷311庚戌)。义勇归隶枢密院,保甲归隶中书(《宋史·兵志》5《河北河东陕西义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