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秋帖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秋帖

中秋帖

草书法帖。又称《十二月帖》。东晋王献之所书尺牍。原五行三十二字,后被割去二行,现存三行二十二字。笔势飞动,雄武挺秀,如火箸画灰,连续无端末。唐张怀瓘赞其“神韵独超,天姿特秀”。宋时曾刻人《淳化阁帖》;明代曾藏于项元汴天籁阁,刻入《戏鸿堂法帖》;清代归内府,乾隆皇帝将其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后流出清宫至香港,1951年以重价收回,现藏故宫博物院。

☚ 十三行   乐毅论 ☛
中秋帖

中秋帖

行草书,3行,22字。纵8寸4分,横3寸6分,前后缺字。此帖传为王献之书,乾隆所藏“三希”之一(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明·董其昌跋云 “大令此帖,米老以为天下第 一。”《大观录》云: “此帖曾见米氏《书史》,自为元章所临无疑。”此帖曾由清宫流入香港,解放后经周恩来总理指示,以重金收回,现藏故宫博物院。

☚ 十七帖   九成宫醴泉铭 ☛
中秋帖

中秋帖

又名《十二月帖》。纸本。纵8.4寸,横3.6寸。墨迹本。无款。传晋王献之书,疑宋米芾临本。行书。原为5行32字,后割去2行,现为3行22字。前后皆有阙文。明董其昌跋云:“大令此帖,米老以为天下第一。”《大观录》谓:“书法古厚,墨彩气韵鲜润。但大似肥婢,虽非钩填,恐是宋人临仿。此帖曾见于米氏《书史》,自为元章所临无疑。”钤有“宣和”、“绍兴”、“御书”、“广仁殿”、“弘文印”、“内府图书之印”、“项氏子京”、“乾隆”、“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监印。前有清高宗题首;后有董其昌、项元汴等跋。清乾隆三希堂藏“三希”之一。曾流往香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 巨野县山东梆子剧团   中麓画品 ☛

中秋帖

墨迹本。傅東晉王獻之書。亦稱 〈十二月帖〉。為草書尺牘“中秋不復不得”云云。原為五行三十二字,後割去二行,現為三行二十二字。明時曾藏項元汴 “天籟閣”,後入清内府。繼自清宫流出,輾轉入香港。一九五一年有關部門以重金購回,現藏故宫博物院。據清《石渠寳笈》載: 素箋墨迹本,高八寸四分,横三寸六分。卷前有宋高宗 (趙構)簽題 “晉王獻之 〈中秋帖〉”、清高宗 (弘歷) 題引首 “至寳 ”兩大字。卷後有明董其昌跋稱:“大令 (王獻之)此帖,米老 (芾) 以為天下第一。”是帖書法拔萃,筆力勁健,氣勢貫通,無以比肩。北宋米芾 《書史》謂:“此帖運筆如火箸畫灰,連續無端末。似不經意,所謂 ‘一筆書’ 是也。為天下子敬(王獻之)第一帖。”明吴廷刻入《餘清齋帖》。董其昌刻入《戲鴻堂法帖》,所佚二行以《淳化閣帖》補之。清代極重之,弘歷以此與〈伯遠〉、〈快雪時晴〉二帖合藏一處,顔其室曰“三希堂”,并刻入《三希堂法帖》。延光室有影印本。宋《宣和書譜》、明張丑 《清河書畫舫》等有著録。但有疑此帖係米芾臨本者。清吴升《大觀録》謂此“書法古厚,墨彩氣韵鮮潤。但大似肥婢,雖非鈎填,恐是宋人臨仿。此帖曾見於米氏 《書史》,自為元章 (米芾) 所臨無疑。”


中秋帖 (局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