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远征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远征军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签订了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旋因仰光危急,国民党政府应英国要求,于1942年2月以第五、第六军在云南组成中国远征军。随即开赴缅甸对日军作战。3月12日设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卫立煌任司令长官(未到任)由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以副司令长官署理)。4月蒋介石改派罗卓英为司令长官,并增调第六十六军加入战斗序列,共十万人,归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史迪威将军指挥。从3月中旬至4月,远征军先后在同古、仁安羌、腊戌等地与日军作战。仁安羌之战,解救被围英军七千多人。因英军在作战中歧视中国军队,缺乏正常配合,蒋介石又处处迁就英美,致使远征军连遭败北。5月,大部经野人山及高黎贡山向滇西撤退,另一部退往印度。损失六万人,装备大部丢弃,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1943年4月,蒋介石下令重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于云南楚雄,陈诚任司令长官(卫立煌继任),辖第十一、第二十集团军及总预备队第八军,并接受美军训练和装备。1944年5月为策应中国驻印军在缅北作战,西渡怒江,攻击日军。先后攻克腾冲、松山、龙陵、芒市、庶放。1945年1月20日攻陷畹町,27日与驻印军在芒友会师,打通中印公路。同年3月前后,番号撤销。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政府派往缅甸抗击日寇的军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危及英国在远东殖民地的利益,为借助中国力量保护英国的利益,英国同中国国民党政府签订《中央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国民党政府以第5、第6和第66军编组为中国远征军,于1942年春先后开入缅甸,协同对日作战,同年3月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远征军作战,同时蒋介石又命令远征军必须服从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盟军总司令史迪威的指挥。远征军入缅作战失利,一部分撤往印度,后改编为中国驻印军、另一部人撤回中国滇西,1943年重建中国远征军,皆坚持对日作战,对最后战胜日军作出贡献。1945年驻印军奉调回国。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Zhongguo yuanzhengjun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派往缅甸支援英军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部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要求中国派兵入缅作战。为协助盟国作战并保卫中国接受美援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中国军队于1942年2月以第五军、第六军、暂编第六十六军编组成远征军,先后入缅作战。1942年3月,第五军在同古与日军激战十多天,给敌人以重大杀伤, 因联络和给养被切断, 于月底向北撤退。4月,暂编六十六军克复仁安羌,解救被困英军七千余人。同月, 第六军先后在棠吉、腊戍等地与日军激战, 由于英军不予配合,远征军作战失利。5月中旬,远征军陆续退出缅甸, 大部撤回滇西, 另一部撤往印度。退往印度的远征军, 加上后来从国内运去的部队, 编为中国驻印军。退回滇西的远征军及新增加的部队, 于1943年4月重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陈诚为司令长官, 黄琪翔为副司令长官, 下辖宋希濂的第十 一集团军和霍揆彰的第二十集团军共七个军的兵力。1943年冬, 陈诚生病, 以卫立煌继任司令长官。滇西远征军为策应驻印军在缅北作战,于1944年5月西渡怒江向日军反攻。1945年1月27日,远征军和驻印军在芒友会师, 打通了中印公路。不久, 中国驻印军被调回国。 ☚ 张自忠 三三制 ☛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派往缅甸与日军作战的一支部队。1942年元旦,美、英、中、苏等26国发表联合国宣言,接着组成中国战区,以蒋介石为最高司令,美国史迪威中将任中缅印战区美国陆军司令和中国战区最高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主要任务是对付日本对中国、印度、缅甸、泰国等国的侵略。经蒋与驻缅英军商定中英军队在缅甸守备和作战问题后,应英方请求,1942年3月,中方派兵入缅作战,称“中国远征军”。经前后两度与日军激战,歼敌5万余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保卫了中国的大后方和中缅印之间的交通线。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作战部队。1942年编成。后一部退至印度称中国驻印军,一部退回云南仍称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组织的远征缅甸的抗日部队。英、美为借助中国力量,遏制日本的南进政策,于1942年1月建议,设立了包括中国、泰国、越南和缅甸北部的中国战区统帅部。3月, 日军进攻缅甸,英国守军告急,中国以陆军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共十万人组成远征军,入缅与盟军共同作战。第一阶段于1942年8月初战失败。中国军队被迫撤回滇西和印度。1943年初,国民党重组滇西远征军,陈诚为司令长官;并改编中国驻印军,史迪威任总指挥,郑洞国任副总指挥。1943年11月,滇西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十六万人在美、英军队协同下,向日军发动了缅北滇西作战。1945年3月与英军会师缅甸乔梅,胜利结束了打通中印公路的战斗,全歼日军十八、五十六师团主力,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胜利打通了中国与西南的运输线,为中国大陆战场的总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远征军 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而派往缅甸同英军协同作战的部队。1941年12月23日,中英两国签订了 “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26日又签订了军事同盟,决定中国军队赴缅甸配合英军对日作战。1942年3月,中国政府以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共12万人,组成第一路远征军,在正副司令长官罗卓英、杜聿明和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下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后,同日军进行了激烈战斗,特别是在4月中旬,在仁安羌援救被围英军7000余人。5月初,因日军增兵而失利,远征军主力于9月中旬撤至怒江东岸; 后组成滇西远征军,一部撤至印度东北部,改称驻印军,同时,国民政府又向印度空运了一批青年军,以加强中国驻印军。为打通中印公路从1943年3月开始,中国驻印军负责掩护修路的任务。10月,沿中印路向缅北推进,配合盟军在缅甸对日军实行反攻。中日军队经过10个月交战,1944年8月中国军队攻占缅北中心密支那。与此同时,滇西远征军分两路强渡怒江天险,进入高贡山地区,与驻印军形成东西夹攻日军的态势。1945年1月27日,远征军与驻印军会师于芒甸芒友,打通了中印公路。至此,中国驻印军胜利完成反攻缅北的任务。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歼灭了日军两个师团,直接配合了盟军在东南亚的作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 中国旬报 中国时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