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出北宋周敦颐《太极图说》。据朱熹介绍,南宋初年,《太极图说》有两个版本,一本作“无极而太极”;一本作“自无极而为太极”。因而可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太极本即无极,以太极为宇宙本源和中心,如《通书》:“五行阴阳,阴阳太极”。另一是太极本于无极,含有“有生于无”的意思。朱熹认为,“无极而太极”,即是“无形而有理”,“太极”便是形而上之道。陆九渊则不承认“太极”之上设有“无极”。
无极而太极
北宋周敦颐的哲学命题。语出 《太极图说》。认为产生阴阳、五行、四时、万物的 “太极”,源于“无极”。“无极” 为宇宙的总本源。由于对 “无极而太极”解释不同,于是有朱陆之辩。朱熹谓 “无极” 即是 “无形”,“太极”就是 “有理”,周子之意,在说明 “太极”是“无形状、无方所”,为周子所独创。陆九渊认为: “无极而太极”就是 “有生于无” 的 “老氏宗旨”,力辩非周子所作。实际上这是作者杂采儒家 《易》说和道家思想而对宇宙本原所作的一种探讨,属儒、道融合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