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近代船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近代船舶鸦片战争前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船舶。19世纪初,西方出现蒸汽船,中国人开始尝试和仿造。1840年,安徽人郑复光设计出中国第1张火轮船图。1841年,丁拱武著书,设计1艘明轮船,并制造出模型。鸦片战争爆发前后,一些先觉的中国人,主张自强、求富,购置外国洋枪,仿制洋枪,开办船厂、制造船舶,史称洋务运动。1864年,安庆军械所迁南京,设立金陵机械局。1865年,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1866年,左宗棠建立马尾造船厂,1867年附设船政学堂,分前后堂。前堂学法文、学造船;后堂学英文、学驾驶。1870年,设立天津机械局。1872年,李鸿章创办中国第1家轮船公司,简称“招商局”,向英国购买轮船3艘,后增至12艘。1877年,用银220万两,高价收购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过时船舶20艘。1889年,张之洞设立湖北枪炮厂。1865年,金陵造船厂制造木壳蒸汽机轮船1艘,命名为“黄鹄号”。1868年,江南制造局制造出“恬吉号”轮船;1865~1885年,制造木壳轮船15艘、10490t;1905~1911年,该局进入鼎盛时期,6年制造136艘船舶、排水量21040t、修船524艘,1921年建造4艘万吨远洋船。马尾船厂,1869年制造出“万年清号”轮船,1867~1905年,制造军舰40艘、总排水量为45782t。1880年,天津机械局建造出1艘潜水艇。1862~1875年(清同治年间),成立南洋、北洋、粤洋3支水师,至1885年,共有舰艇30艘、5万t,居世界海军第4位。1885年,爆发中法战争,南洋水师遭袭击,11艘舰艇被击沉,将士伤亡760人。1894~1895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邓世昌及全舰官兵250人壮烈殉国,紧接着日兵攻占旅顺,全城1.8万百姓遭日屠城,幸免者仅36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南京国民政府初期,陈绍宽出任海军部长,组织并扩充海军,1927~1937年间,与日本合作建造2艘巡洋舰,自造20艘炮舰和10余艘运输舰。至抗战前,共有军舰90多艘。抗战初期,中国海军有1、2、3个舰队和练习舰队及广东舰队、共有军舰57艘、排水量56239t。自1840~1950年,国内大小造船厂有100余家,有官办的、民办的、外国经营的,但始终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的造船体系。20世纪40年代,内燃机出现,逐步替代蒸汽机。1949年后,造船进入现代阶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