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无产阶级文化协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无产阶级文化协会 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苏联早期文化团体。成立于1917年10月,又称“无产阶级文化派”,其核心人物是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无产阶级文化协会是一个自愿参加的群众性文化组织,分会遍及全国的城市和工厂,各地协会最多时达1300多个,会员40多万。曾办有《无产阶级文化》、《未来》、《熔炉》等二十多种刊物,拥有各种文艺小组、学校、文化宫和出版社。该团体的建立反映了十月革命年代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无产阶级对文化知识的渴望,对推动苏维埃文化事业的繁荣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波格丹诺夫等人宣扬的“无产阶级文化”观成了协会的指导理论,并通过协会活动予以贯彻,致使协会偏离了正确方向。波氏的所谓无产阶级文化的理论滥用阶级分析的模式,认为人类以往的文化都是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经验的反映,无产阶级文化反映的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经验。因此,无产阶级文化艺术同过去的文化遗产是完全对立的。无产阶级作家、艺术家应该切断同过去的联系,拒绝接受托尔斯泰等古典作家的遗产,凭空创造出全新的纯无产阶级文艺。在1918年10月第一次全俄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代表大会上,协会的某些领导人试图摆脱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提出“文化自治”的口号,要使协会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化组织,与分管政治、经济的党和职工会三权分立。以列宁为首的联共 (布) 中央对协会的错误倾向提出过多次批评,但该协会部分领导人不听劝告,继续谋求独立自主。1932年4月,党中央做出决议,宣布解散无产阶级文化协会。 ☚ 修道院文社 无产阶级文化派 ☛ 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苏联早期文化组织。1917年9月成立。以波格丹诺夫等为代表。提出用实验室的方法来创造“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拒绝接受文化遗产。在哲学上追随马赫主义,在组织上否认党的领导。有《无产阶级文化》、《溶铁炉》、《汽笛》等刊物。1932年解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