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福利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福利会 前身为保卫中国同盟。1938年6月在香港成立。1941年迁至重庆。向国外和华侨宣传抗日运动,募集药物和其他物资,介绍国际友人组织的医疗队到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战时救护工作。1946年迁上海,改称“中国福利会基金会”。以争取各国进步力量,给解放区军民以道义和物质上的援助,救济国统区的贫病作家、艺术家和教师,创设儿童福利站和儿童剧团为任务。1950年8月改今名,确定实验性、示范性的工作方针,专事妇幼保健和儿童文化工作,并继续进行国际宣传。 中国福利会1938年6月14日在香港成立,原名保卫中国同盟,宋庆龄创办。1941年迁至重庆。1945年11月迁至上海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协会。1950年8月15日改为现名。主要从事妇幼保健和儿童文化工作。 中国福利会宋庆龄创办和主持的群众团体。1938年6月在香港成立,原名“保卫中国同盟”。支援抗战。抗战胜利后改称“中国福利基金会”。支援人民解放事业。1950年8月改称现名。从事妇幼保健、儿童文化教育等工作,向国外介绍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情况。创办《儿童时代》和七种外文版的《中国建设》杂志。 中国福利会原名 “保卫中国同盟”,1938年6月14日在香港成立,由宋庆龄创办和领导,总部原设香港,1941年迁至四川重庆,1943年11月又迁至上海,并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8月改称今名,宋庆龄任该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在抗战胜利以前,主要任务是组织国际国内正义力量和民间团体支持抗日战争,特别是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期间创办了国际和平医院、药厂和托儿所等社会救济福利企业。解放战争时期又为保护、资助国民党统治区处于贫困、压迫之下的广大知识分子、作家、艺术家、教授作出贡献。该会还创办上海儿童福利站、儿童剧团等儿童少年保障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主要从事妇幼保健和儿童文化工作。出版发行《儿童时代》、《中国建设》(外文版)等杂志,开办少年宫和幼儿园等活动中心和幼儿教养机构 中国福利会China Welfare Institute 中国福利会原名“保卫中国同盟”,是宋庆龄于1938年6月14日在香港创立的。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及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叫“中国福利基金会”。1950年8月改称今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