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 野菊花回族民间故事。流传在新疆伊犁霍城。这是一篇美好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穆合是个孤苦伶仃的人,他为人善良,经常照顾村里的孤老人。一天他做了一个甜美的梦,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献给穆合一朵最好看的野菊花。从此穆合怎么也忘不了梦中的姑娘。为了寻找心爱的人,他背上牧笛上路了。他来到了伊犁,同一位孤身阿妈住在一起,阿妈把穆合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有几次他都被姑娘看中,可穆合觉得她们有些不善良,让他抛弃非亲非故的阿妈,不是他寻找的人。他赶着羊群四处奔走,盼望着见到心上人。有一天他来到了满地都是野菊花的牧场,果然见到了自己梦中的姑娘,得到了真正的爱情。见《回族民间故事选》。 ☚ 蛇为什么有毒 野兽们的秘密 ☛ 野菊花药名。出《本草正》。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 的花序。主产江苏、四川、广西、山东。苦、辛,凉。入肺、肝经。疏风,清热解毒,凉血降压。 ❶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❷治头痛眩晕,目赤,咽喉肿痛,肺炎,支气管炎,肝炎,痢疾,高血压病。煎服: 9~15g。 ❸治痈肿疔毒,丹毒、蛇咬伤,内服并捣敷; 口疮,煎水含漱;湿疹,天疱疮,煎水洗。花含挥发油,内含樟脑、香桧烯等,另含苏格兰蒿素 (Arteglasin)A、野菊花内酯、刺槐苷、矢车菊苷等。还含野菊花倍半萜烯醇、野菊花醇、菊油环酮、顺螺烯醇醚、当归酰豚草素B、木犀草素、熊果酸、β-谷甾醇等。口服对正常或高血压动物均有降低血压作用,这是由于总外周阻力的下降。并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实验性心肌梗死可缩小梗死范围,减轻心肌损伤,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有抗菌作用。野菊花还有解热、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等作用。苏格兰蒿素A能致敏。 野菊花wild chrysanthemun flower系菊科的花序。含野菊花内酯、木犀草甙、蒙花甙、挥发油等。有清热解毒、抑菌作用。临床用于疮疖、感冒、扁桃体炎、结膜炎、急性淋巴结炎、乳腺炎、高血压等。口服煎剂1日量9~15g;栓剂治疗前列腺肥大。 野菊花 野菊花Yejuhua菊科。多年生草本,高25—100厘米。茎直立。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卵形,羽状深裂。头状花序直径2.5—4厘米,在茎顶排成伞房状;总苞直径8—20毫米,总苞片边缘宽膜质;舌状花黄色,管状花两性,黄色。瘦果无冠毛。分布几遍全国。野生或栽培。花供药用,能清热解毒. ☚ 菊花 大丽花 ☛ 野菊花yě jú huā《本草纲目》草部第15卷野菊(7)。药名。 【基原】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北野菊C. boreale Mak.或岩香菊C. lavandulaefoliun(Fisch.) Mak.的头状花序。 【性味】苦辛,凉。 ❶《本草汇言》:“味苦辛,气凉,有小毒。” ❷《四川中药志》:“性微寒,味甘苦,无毒。” 【归经】《本草求真》:“入肺、肝。” 【功用主治】疏风清热,消肿解毒。治风热感冒,肺炎,白喉,胃肠炎,高血压,疔,痈,口疮,丹毒,湿疹,天疱疮。 ❶《本草汇言》:“破血疏肝,解疔散毒。主妇人腹内宿血,解天行火毒丹疔。洗疮疥,又能去风杀虫。” ❷《现代实用中药》:“用于痈疽疔肿化脓病。” ❸《苏州本产药材》:“解毒疏风。治目疾眩晕。” ❹《浙江中药手册》:“排脓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疔毒,天疱湿疮。” ❺《江苏植药志》:“治霍乱,腹痛。” ❻《山西中药志》:“疏风热,清头目,降火解毒。治诸风眩晕,头痛,目赤,肿毒。” ❼《江西草药》:“治白喉,口疮,小儿高热抽搐等症。” ❽《上海常用中草药》:“治高血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至四钱(鲜者一至二两)。外用:捣敷,煎水漱口或淋洗。 野菊花yějúhuā中药名。出《本草正》。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 的花序。主产于江苏、四川、广西、山东等地。苦、辛, 凉。入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降压。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肝炎、头痛、目赤、高血压病, 煎服:9 ~15 克。治痈肿疔毒、瘰疬、口疮、丹毒、湿疹、天疱疮, 内服、捣敷或煎水洗。本品含苏格兰蒿素A。口服对正常或高血压动物均有降低血压作用。煎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及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也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野菊花 野菊花野菊花,始载于《本草正》。为菊科植物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Des Moul. 的头状花序。秋冬两季花盛开时采收花序,晒干或烘干。 头状花序呈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0.5~1cm,棕黄色。总苞由20~25枚苞片组成,覆瓦状排列成4~5层,苞片卵形或长椭圆形,黄褐色,外层苞片较狭窄,其膜质边缘向内逐渐变宽,内层苞片全部膜质,外层总苞片稍短于内层。舌状花1轮,淡黄色,无雄蕊,多皱缩卷曲,中央为多数管状花,深黄色,两性,花柱细长,子房棕黄色。瘦果小,倒卵形,稍扁压,无冠毛,有光泽,黑色。气芳香,味苦。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四川、广西、山东等省区。 本品味苦、辛,性凉。归肺、肝经。功能清热解毒疏风平肝。主治疔疮、痈疽、湿疹、皮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高血压病等。用于一切疔疮痈疽、脓疡、丹毒等热毒阳症,常配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等煎服,或单取鲜野菊花捣汁服; 亦可结合外治,用鲜野菊花捣敷患处,或煎取浓汁洗涤后,再用纱布浸药汁湿敷。对于急性湿疹、天疱疮等湿热火毒引起的皮肤病,也可用本品煎水洗患处。《外科大成》治浸淫疮、湿疥、癞癣、顽臁、血风疮、脓窝疮等,则用野菊花配花椒、牙硝、枯矾研末,沸水浸泡后外洗。本品具疏风清热作用,亦适用于治疗风热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扁桃体炎等,一般多配桑叶、银花、牛蒡子等煎服,也有报道,用本品制成注射剂肌注,可提高疗效。又野菊花平肝火,清头目的作用,常用于高血压病、眩晕头痛等肝火上亢之证,一般配决明子、夏枯草同用。用本品制成流浸膏片口服,也有一定降压效果,多数患者服药后,失眠头痛、眩晕等证均有改善。此外,治疗宫颈炎,可用野菊花粉剂或浸膏局部涂敷。治疗火眼暴赤,可用本品同胡黄连煎水频洗。煎服,9~15g; 鲜品30~60g。胃气虚寒者勿用。 实验研究: 野菊花含刺槐甙,刺槐素-7-半乳吡喃糖甙、野菊花内酯、矢车菊甙、苦味素、熊果酸、β-谷甾醇等。又含挥发油,内有樟脑、β-3-蒈烯、香桧烯、菊醇、白菊酮等。另含维生素A类物质,维生素B1及苏格兰蒿素A。 乙醇浸膏水溶液动物实验有降压作用,此作用主要是由于抗肾上腺素和扩张外周血管,对实验性犬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能增加冠脉流量。煎剂在试管内对多种致病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 ☚ 野菊 一枝黄花 ☛ 野菊花mother chrysanthem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