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煤炭工业zhongguo de meitan gongye
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占全国能源总产量和总耗量的70%以上。它不仅是我国工业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最主要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某些工业的重要原料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燃料。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利用煤炭的国家,早在公元前500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开采并使用了煤炭。到了唐、宋以后煤炭相当广泛地被当作燃料来使用。但是近代采煤工业却发展十分缓慢。从1878年开滦煤矿建立第一对机械提升矿井算起,到1949年的70多年间,总共仅建有20多处煤矿,产煤11亿多吨,平均每年只生产1000多万吨,最高年产量的1942年也不过6100多万吨。1949年下降到3200万吨。全国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大矿仅有抚顺和开滦两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迅速。在恢复时期,煤炭产量就由1949年的3200万吨增加到1952年的6650万吨,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一五”、“二五”期间,除充分发挥旧有基地作用外,还在资源条件较好、又比较接近消费区的地方,兴建了平顶山、淮北、淮南、枣庄、新汶、鹤壁、焦作等大中型矿井; “三五”、“四五”期间重点建设了以贵州省六盘水为中心的西南煤矿和以陕西为中心的西北煤矿;70年代中期建设重点又转移到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80年代后,以山西为中心的煤炭基地得到更大规模的建设。1988年,全国年产原煤9.79亿吨,约为1949年的30多倍。原煤产量相当于世界原煤总产量的1/5~1/6,居世界第一位。1987年,全国年产1000万吨以上的重点矿区共有11个,依次为山西大同、河北开滦、河南平顶山、山西阳泉、黑龙江鹤岗、安徽淮北、山西西山、黑龙江鸡西、江苏徐州、河北峰峰和辽宁阜新。大同矿区是80年代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丰富,原煤灰分小,含硫低,为优质动力煤,该矿煤炭保有储量375亿吨,产煤能力2350万吨。开滦煤矿,是我国最早建设的现代化矿井,1878年即已开采,盛产烟煤,质地优良,是我国许多大型钢铁基地的焦煤基地。平顶山矿区是我国新兴的中南地区潜力最大的煤炭基地,距缺煤的两湖、两广最为接近。阳泉矿区是80年代中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鹤岗、鸡西主产炼焦煤与动力煤,供应黑龙江省和东北地区。阜新矿区是东北动力煤生产基地,所属海州矿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大型露天矿。淮北矿区和徐州矿区是华东地区新建煤炭基地,前者以炼焦煤为主,后者以动力煤为主。山西西山矿区位于太原市以西,盛产炼焦煤和动力煤。峰峰矿区煤种多,但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我国正在建设的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包括山西省及毗邻的陕西秦岭以北、内蒙古西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这里将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能源基地,以煤炭开发和电力输出为主,面积约20余万平方公里,煤炭探明保有储量5000多亿吨,占全国70%,且品种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吨煤投资和生产成本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晋陕蒙交界处的神 (木)府 (谷)煤田将是我国最大的优质动力煤基地,已探明煤炭储量800多亿吨,是国内少有的低硫、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动力煤。
近几年来,开发大露天矿被认为是发展煤炭工业的主要方向。我国现有的主要露天矿有阜新矿务局海州露天矿、抚顺矿务局西露天矿、云南小龙潭褐煤露天矿、哈密矿务局三道岭露天矿、宁夏大峰露天矿等。在此基础上,又决定进一步开发霍林河、伊敏河、元宝山、准格尔、平朔五大露天矿。霍林河露天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煤田面积54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133×108吨,煤种为褐煤。该矿区1984年已建成年产能力为300万吨的露天矿,今后将逐步建设成为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褐煤基地。伊敏河露天矿区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煤田面积17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50.5亿吨,褐煤储量丰富,规划建成年产5500万吨的特大型煤炭基地。元宝山露天矿位于内蒙古昭乌达盟,距赤峰35公里,煤种为褐煤,建设规模500万吨。准格尔矿区位于呼和浩特市南150公里,矿区面积1723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06亿吨,煤种为中灰、低硫长焰煤。拟建成年产5000万吨的特大型动力煤基地。平朔矿区位于山西雁北地区,煤田面积376平方公里,地质储量83亿吨,煤种为气煤,该矿区交通方便,初步规划建设安太堡一号、安太堡二号和安家岭三个露天矿,总规模4500万吨。其中安太堡一号露天矿同美国西方石油公司合资开发,年产能力1500万吨,已于1987年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