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国古代富国思想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中国古代富国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使封建国家富强的理论和主张。它是随着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逐步形成而产生的。战国时期,荀子(约前313—前238)在《富国》中提出“轻田野之赋,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他认为富国要以富民为基础。法家商鞅(约前390—前338)和韩非(前280—前233)都把粮食、布、帛等农产品视为一国的主要财富,因此要富国就必须发展农业,强调“富国以农”;为了大力发展农业,要求对工商业采取禁抑的政策,以便驱使更多劳动力去开发土地。汉代桑弘羊(前152—前80)提出“富国非一道”,“开本末之途”(《盐铁论·本议》),认为官营工商业也能充裕国家财政收入。宋代李觏(1009—1059)在《富国策》中提倡驱游民归农,大力促进农业发展,同时主张“一切通商”,变官营工商业为民营工商业,突破了桑弘羊的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目标的狭义富国论。王安石(1021—1086)提出“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认识到富国的基础在于增加社会财富。清代唐甄(1630—1704)提出:“夫富在编户,不在府库”(《潜书》),强调富国要以富民为基础,这是对荀子富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