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用航空工业Zhongguo junyong hangkong gongyemilitary aviation industry of China
中国研究、开发和生产军用航空器的工业。中国军用航空工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原来极其薄弱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中国军用航空工业从小到大,从修理到制造,从仿制到自行研制,逐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拥有科研、生产设施的工业体系。
1951年4月17日,中央军委、政务院作出了《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中央军委下设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在重工业部下设航空局。1960年8月,在第三机械工业部设航空工业局。1963年9月,国家建立航空工业部。1986年,将航空工业部与航天工业部合并,成立航空航天工业部。1993年4月,撤销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部分成立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其主要职责之一是负责管理中国军用航空工业的规划和发展。
中国军用航空工业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苏联政府的支援和帮助下,在原航空修理厂的基础上,重点建设沈阳、哈尔滨、南昌和株洲等地的飞机厂、发动机厂和机载设备厂,开展飞机维修、零备件制造和整机测绘仿制工作,初步奠定了中国军用航空工业的基础。第二阶段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成立航空研究院,新建成都和西安飞机厂和发动机厂,并建设了一批机载设备厂和专业化生产厂,开展军用飞机的仿制、改进改型和新机研制工作,初步形成了科研、生产和教育相结合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了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的自我配套。第三阶段是“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发展贵州、陕西、湖南、湖北等内地的航空工业基地。
中国军用航空工业向中国空军、海军和陆军航空兵提供了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直升机、侦察机、教练机、无人驾驶飞机、空空导弹和海防导弹。此外,还先后试制生产了25种活塞式、涡轮喷气式、涡轮风扇式、涡轮螺旋桨式和涡轮轴式航空发动机,以及3000余种飞行控制系统、导弹系统、大气数据计算系统和座舱显示设备等机载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