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城高且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评此诗的结构是“从外写到内,从景写到情,从古人的情写到自己的情”,话虽简单,却准确地指出了这首诗的脉胳。读这首诗就可以从这里入手,去体察作者的思路。 前四句写的是外部事物,写的是景色。 “城”指城墙,状以“高且长”,占据了景物的主体。 “逶迤自相属”承接着“长”字,以城池的连绵不断将空间割开,诗人的立脚点在城外,城中的人事活动都被长大的墙遮住了,突现出气象的寥廓。 “回风”即旋风,亦即指大风。 “萋已绿”是说野草依然茂盛而碧绿。 “秋”字点明时令,也凝合了整个景物的氛围。野草尽管依然萋绿,但在乍起的秋风摧折下,其趋势已不言而喻了。这里的景物描写采用了写意的笔法,极简练而又极传神。其实,作者在勾勒这幅苍茫萧瑟的画图时,已经着上了个人的主观色彩,触动了内心的情怀。 情随景生。 “四时更变化”,总收前边的四句景语。时序的更替,尤其是秋对夏的更替,最是人们思维敏感的时刻。面对秋风动地,诗人预感到一年又要将尽了,于是发出“岁暮一何速”的慨叹,遂引出下面的四句情语。这两句恰在全诗的中间,一承上,一启下,完成了从外到内、由景入情的转化。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两句是写古人的情。《晨风》是《诗经》秦风中的篇名,那诗是写一位女子怀念情人的悲苦心情的;《蟋蟀》是《诗经》唐风中的篇名,那诗是写一位男子因岁暮而感到忧思的。借这两首诗的句意是说古人处于这样的境地总不免要引起内心的伤感。如果不了解这两句的典故出处,读者仍可仅从字面上体会出诗中所包含的凄苦味道,这便是用典的不隔,因而在“晨风”和“蟋蟀”两个词语上可以不加书名号。另外,这两句诗对仗也很工整, “晨风”是一种鸟名,即鹯,与“蟋蟀”恰成物名对,表现出很高的修辞技巧。下边“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是写自己的情。 “荡涤”是说要排除掉古人那些为流光易逝而感伤的情调, “放情志”才是自己的意愿,要敞开胸怀,做个无拘无束的自由者。 这首诗结构严谨,次序井然,风格质朴而有才思,是一首完美圆熟的五言古诗。 东城高且长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①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注释】 ①更(geng耕):互相替代。晨风:鸟名。《诗经·秦风》中有《晨风》一篇,抒写怀人愁苦之情。蟋蟀:《诗经·唐风》中有《蟋蟀》一篇,抒写时光易逝而当及时行乐的感慨。 【译文】 东边的城垣又高又长,延绵伸展,相连不断。秋风回旋,卷地而起,吹扬起满天尘土,吹黄了原上的绿草,一片凄然。春去秋来,节序无情变换,转眼又是年暮。时光催老,令人忧叹。古有《晨风》之诗抒写郁郁愁烦,更有《蟋蟀》叹息着“今我不乐,岁月其除”;古人已有许多感慨,今人能不更通达旷放?且让我们洗尽忧愁,纵欲欢乐吧,何苦自我约束,使生活更添辛酸坎坷? 【集评】 明·钟惺:“‘怀’、‘伤’二字,着‘晨风’、‘蟋蟀’上,妙。‘放情志’上加‘荡涤’二字妙。未有居心不净,而能放者。”(《古诗归》卷六) 清·方东树:“局意与前篇相似,但此云‘放志’,彼言‘立名’,相反不同《十九首》诗非一人所作,故各有归趣也。‘回风动地’六句,与‘东风摇百草’,各极其警动。陶公《饮酒》第二、三章亦如此。”(《昭昧詹言》卷二) 清·费锡璜:“汉诗有前后绝不相蒙者,如《东城高且长》、《天上何所有》、《青青河畔草》,未可强合,亦不必以后人贯串法曲为古人斡旋。疑此等诗有前解后解之别,可分可合。”(《汉诗总说》) 【总案】 诗人的人生感慨是从客观景物的感动中发出。诗中所描写的绵亘起伏的高城,原上正在枯萎的绿草,卷地而起的狂风,以及在秋空中盘旋的晨风鸟和草丛墙根下悲吟的蟋蟀,不仅渲染出一派萧瑟忧郁的气氛,而且构成一阔大寂寥的空间。诗人心中郁积的愁苦之情,既受这气氛的感染而不可遏制地弥散开去,更由于这空间的对照而受到震动,深觉人的个体显得如此渺小,人生的所有愁烦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故而发出了“何为自结束”的反问。这是一种“人生本不自在,何苦又自己再与自己过不去”的悲苦绝望的情绪。尤其是当“晨风”、“蟋蟀”的意象与《诗经》中的人生感喟相联系时,诗人的感受又从古人处寻得共鸣而更加深沉。正是这种情绪,深化了“荡涤放情志”的人生选择的内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