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葱
【名称出处】:《拉汉药用植物名称和检索手册》 【概况】: 异名 香葱、细香葱(《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 为百合科葱属植物火葱的鳞茎。 原植物 火葱Allium ascalonicum L. 形态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40cm。鳞茎聚生,矩圆状卵形,外皮红褐色、紫红色、黄红色至黄白色,膜质或薄革质,不破裂。 叶为中空的圆筒状,向顶端渐尖深绿色,常略带白粉。栽培条件下不抽葶开花,用鳞茎分株繁殖。 但在野生条件下是能开花结实的。 生境与分布 原产于亚洲西部。 在中国南方广为栽培。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地区也有栽培。 。【生药】: 采集 3~5月采收鳞茎。 【化学】: 鳞茎外层膜质鳞片中含槲皮醇(Quercetol)、绣线菊甙(Spiraeoside)、槲皮素-3,4′-二葡萄糖甙和槲皮素-7,4′-二葡萄糖甙,总含量为20%,愈向鳞茎中心,黄酮类含量愈少(中心约为1%)。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508 【药性】: 性味 辛,温。 ❶ 《开宝本草》:“辛。” ❷ 《纲目》:“辛,温。” 功效 温中,下气。 主治 水肿,胀满,肿毒。 ❶ 《蜀本草》:“疗肿毒。” ❷ 《食疗本草》:“主消谷能食,利五脏不足气。” ❸ 《开宝本草》:“温中消谷,下气杀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 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❶ 《开宝本草》:“损目明。” ❷ 《食疗本草》:“久服之,令人多忘,根发痼疾。又患胡臭, 齿人不可食,转极甚。 亦伤绝血脉气,多食损神,此是熏物耳。”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圣惠方》:“治身面浮肿,腹胀,小便不利,喘息稍急:胡葱10茎(切细),赤小豆30g,消石30g。水1000ml并葱同煮,令豆熟,候水干,于砂盆中入消石,研如膏。每日空腹,以暖酒调服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