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东京梦华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笔记。南宋孟元老撰。十卷。作者初居汴京(今河南开封),南渡后写成此书。书中对汴京内外城规模、河道桥梁分布、宫内门户殿阁坐落及各种商店、货摊、食品、酒楼、夜市和风土习俗等都有较详细记载,反映出北宋城市经济和市民文化生活的发达。书中涉及宋代典章制度和讲唱文学的内容亦有资料价值。有中华书局1982年本。 ☚ 朝野类要 石林燕语 ☛ 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见“文言小说、笔记”类。 ☚ 乐府杂录 都城纪胜 ☛ 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笔记。宋孟元老撰。十卷。书前有宋绍兴十七年(1147)自序,是作者南渡后追记北宋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繁华情景之作。记述了汴梁的街坊、店铺、商品、节令、风俗、游乐及宫廷的典礼、仪制等情况。其中对杂剧、傀儡戏、影戏等民间技艺的演出情况记载颇多。《东角楼街巷》、《潘楼街巷》、《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马行街铺席》等节记载了城内瓦子勾栏的设置情况,《京瓦伎艺》节记载了杂剧、傀儡、影戏、嘌唱、诸宫调、舞旋等民间艺人的姓名。《元宵》、《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等节记述了杂剧、傀儡戏、影戏、杂技的演出情形。《中元节》还记载了中元节构肆乐人搬演《目连救母》杂剧,连演七日,观者倍增的盛况。《东京梦华录》所创立的这种笔记体裁,为以后《都城纪胜》、《梦粱录》、《武林旧事》等书所袭用。它记述的是北宋后期京城的情况,引起了有关研究者的重视。近人邓之诚有《东京梦华录注》,引征广博,对了解此书,颇有助益。 ☚ 新五代史·伶官传 碧鸡漫志 ☛ 《东京梦华录》《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是记载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繁盛景象的一部史籍。全书10卷,分别记述了汴京城的城市布局、官署位置、街巷分布、城市设置等,同时也涉及到北宋后期的典章制度、礼制仪卫、城市管理、商业交易、节日风情、民俗风尚、饮食服饰、文化娱乐等诸多内容,记述十分详尽。作者为孟元老,号幽兰居士。他于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入居京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南迁,共在汴京居住23年。南渡以后,为反映当年汴京“太平日久,人物繁阜”的盛况,而追忆成此书。他在序中记到,“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目之曰:《梦华录》”。《东京梦华录》记述条理有序,内容丰富,较全面地反映了北宋年间京城的状况及风貌,也提供了这一时期城市的建设、经济交往、社会活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重要史料,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和城市发展史的重要参考资料。此书完成于宋绍兴十七年(1147),淳熙十四年(1187)始有刊本。其后传世有元代刻本、明弘治十六年(1503)重刻本,清代又补刻为缘君亭本,后收入津逮秘书。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邓之诚注释的《东京梦华录注》,引证了大量的参考资料,是目前这部书唯一的注本。1982年,中华书局又将注本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重新出版发行。 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宋代孟元老撰著的笔记体史书。全书共10卷,成于绍兴十七年(1147)以前,对北宋东京开封的地理、风俗作了详细记述。其中卷五“京瓦伎艺”一节记述了小唱、嘌唱、杂剧、傀儡、讲史、小说、散乐、影戏、诸宫调等民间歌舞伎艺的表演情况及其艺人;其中卷九“入内上寿”一节记述了教坊乐部序次、乐器形制和宫廷宴飨乐舞的演唱演奏情况:提供了关于宋代曲子音乐(或词乐)流行的背景资料。 ☚ 白石道人歌曲 都城纪胜 ☛ 东京梦华录笔记。宋孟元老撰。十卷。元老生平未详, 自号幽兰居士。从其父宦游南北,于崇宁二年(1103) 卜居京师二十三年。经“靖康之变”后徙居江左,追念汴京繁华往事,以为如“华胥之梦觉”,乃以《梦华录》名书。成于绍兴十七年(1147)。共八十六目。卷一记东都旧京城、河道、禁中宫殿、内外诸司;卷二卷三记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交易、铺席;卷四记宫中婚嫁;卷五记民俗、娶妇育子、京瓦伎艺各色人名;卷六至卷十记正月元旦至立冬、除夕等全年节日风俗,以及宫廷上寿仪式、歌舞、百戏、关扑等娱乐。所载各色点心、小吃、果品、面食、香药等,不下数十百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反映北宋末年城市繁华盛况、民间风俗,与之相适应的物质文化水平,于美食、文娱生活颇有参考价值。有日本《静嘉堂秘笈》本,《津逮秘书》本等。一九五六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刊行标点本,一九五九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一九八二年中国商业出版社刊行《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与本书之合刊本。 《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宋人孟元老撰。孟元老于1103年到1127年在都城东京生活了23年,晚年根据记忆,追述而成《东京梦华录》10卷。 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古时城市地理名著。宋孟元老撰。其生于北宋末年,在宋都东京开封府生活二十余年,曾任开封府仪曹,北宋覆亡后南逃。晚年追忆旧日东京的繁盛,写成此书。全书共十卷,详述东京城池、河道、宫阙、衙署、寺观、桥巷、瓦市、勾栏以及朝廷典礼、岁时节令、风土习俗、物产时好、诸街夜市等,尤以大量笔墨记录当时东京民间和宫廷百艺盛况,较为全面地反映出此一代名都的风貌,对于研究古都开封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956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有《东京梦华录》 标点本。 ☚ 长安志 武林旧事 ☛ 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宋代笔记。十卷。北宋孟元老著。孟元老(生卒不详),原名孟钺,号幽兰居士。生于北宋末年,自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随其父到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居其地二十余年,曾任开封府仪曹。经靖康之变,汴京被金军洗劫一空,北宋随之灭亡。他也流落南方,回首往事,恍然如梦。因感慨昔日汴京繁华已成过眼云烟和北方失地难以收复,自谓“仆恐浸久,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睹当时之盛”(《自序》),于是写下了这一追忆北宋都城汴梁繁盛之作。并借用《列子》讲到黄帝白昼睡觉,梦游“华胥氏之国”的典故,名为《东京梦华录》。 ☚ 岭表录异 中吴纪闻 ☛ 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书名。宋孟元老撰。其生平事迹不详。所著是书10卷,是宋南渡后作者追忆汴京盛况所作。分别记载了当时汴梁的东都外城、旧京城、河道、大内、内诸司、外诸司、御街、宣德楼前省府宫宇、朱雀门外街巷、州桥夜市、东角楼街巷、潘楼东街巷、酒楼、马行街北诸医铺、大内西右掖门外街巷、上清宫、军头司和鱼行、肉饼、酒店等各处建筑、街道的情况。书中不但记录了汴京中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各种风俗娱乐,而且还涉及了不少有关帝王和后妃宫内外的活动,如卷四中皇太子纳妃、公主出降、皇后出乘舆的介绍,卷六中驾幸五岳观、驾诣上清宫的介绍,卷七中驾幸临水殿、琼林苑、宝津楼宴殿,卷九中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的介绍,卷十中驾宿太庙奉神主出室、驾诣青城斋宫、驾诣郊庙行礼、驾还择日诣诸宫行谢的介绍,就从各个方面记录下宫室中礼仪的程序、规模,有的还相当详细,像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条,就从第一盏酒到第九盏酒,对行每盏酒时的音乐、舞蹈、所上食物、侍者、乐人的装束、行动规范等都一一列出,很为具体。且书中所记典礼、仪卫、节令掌故常为后书所引,并与 《宋史》各志多有异同,可互为参证。是书现传世的只有元刻本、明刻本和清绿君亭本。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邓之诚先生的 《东京梦华录注》,为是书目前唯一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进一步研究原著的资料。1980年,中华书局将邓注本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 ☚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 汴京遗迹志 ☛ 东京梦华录书名。南宋孟元老著。十卷。系作者南渡后对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繁盛时的追记。所记都城面貌、风土物产、时令习俗及典章制度、讲唱文学等,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北宋的城市经济和市民文化生活。 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10卷。记述东京汴梁(开封)的地理名胜、民间风俗,并涉及当时宫廷生活。文笔简洁,语言灵活生动。有《四库全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孟元老 郑思肖 ☛ 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宋代笔记。系两宋之际人孟元老为追忆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的繁盛景象而作。十卷, 约三万言。举凡都城面貌、河流街道、大内诸司、市井游观以及典礼仪卫、民风俗尚等, 无不备载。是徽宗时期汴京城市社会经济生活的真实记录, 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史价值。作者孟元老, 其真名及生平皆不详。一说元老即徽宗时任户部侍郎的孟揆。一说是其弟孟钺。 ☚ 梦溪笔谈 陈旉农书 ☛ 《东京梦华录》dong jing meng hua luDreams of Splendor of the Eastern Capital→孟元老 (Meng Yuanlao) 东京梦华录书名。十卷。北宋末南宋初人孟元老撰。书中追忆北宋都城汴京之繁盛,城市风貌、市民生活、时令风俗、典礼仪卫等莫不赅载。不仅可据以考察城市生活,亦可据以校正正史诸志之异同。版本极多,邓之诚有《东京梦华录注》 (1982年中华书局版)最为博洽。(参考图442)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