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头棒dāngtóubàng佛教禅宗和尚接待来学的人的时候,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喝一声,促其领悟,叫“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赵树理《三里湾·出题目》:“有翼挨了这么一下~,觉着别的团支委和人谈思想不是这样的态度。” 警告 警告警(以~将来) 惩示 提出警告:敲警钟 以某种动作或信号,发出警告或使人注意:示警(鸣枪~) 故意示警,以使震动:敲山震虎 敲山振虎 严厉警告,促使人猛醒过来:当头棒 促人醒悟的警告:当头一棒 一棒当头当头棒喝 棒喝当头 棒头大喝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教练员等严重犯规,裁判员出示黄牌予以警告:黄牌 适时的警告:时儆 谴责警告:谴告 (提醒,使警惕:警告)
另见:警戒1 提醒 警惕 ☚ 告诫的程度 警戒1 ☛ 当头棒中篇小说。原题清人遁庐著。八回。作者里籍、生平未详。此书主旨在破除迷信。写主人公李惺斋游雁宕山,发现了庙中许多秘密,几经曲折,官府惩罚了和尚,放出被囚禁妇女,拆毁偶像,改庙宇为学校。庙中有一书记, 留校任职,装神弄鬼,破坏学校,李惺斋揭穿阴谋,学校才得安然。“当头棒”即指惺斋对庙里和尚、书记之斗争。在揭露迷信活动骗人、描写某些迷信活动细节方面,有相当深度,并在当时有一定影响,但艺术上无显著特色。集中塑造一位反迷信、勇于斗争的主人公,虽不十分成功,但着力点正确,故此书远非当时某些重议论,生硬说理却忽视塑造人物形象作品可以相比。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刊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