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与顾章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与顾章书》
南朝·梁·吴均2 仆去月谢病3,还觅薜萝4。梅溪之西5,有石门山者6,森壁争霞7,孤峰限日8,出岫含云9,深溪蓄翠。蝉吟鹤唳10,水响猿啼,英英相杂11,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12,遂葺宇其上13。幸富菊花,偏饶竹实14,山谷所资15,于斯已办16。仁智所乐17,岂徒语哉18! 1 顾章:南朝梁代人,作者好友。2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诗文为“吴均体”。有《吴朝请集》。3 仆:自称,谦辞。去月:上月。谢病:因病辞官。4 还:指还乡。觅薜(bi)萝:追求隐居生活。薜萝:薜荔、女萝,喻隐者服装,语出《楚辞》。5 梅溪:在作者故乡安吉县北。6 石门山:梅溪附近,山势挺秀,上有两石相对如门。7 森壁:特立如壁的山岩。8 限日:遮蔽日光。9 出岫(xiu):挺拔的峰峦。10唳(li):鸟鸣。11 英英:形容乐声的和盛。此处代指蝉、鹤、水、猿的合鸣。12 素:本来。幽居:隐居。13 葺:建屋。14 饶:多。竹实:箬竹等所结的实,亦称竹米,可食用。15 资:供给。16“于斯”句:为在此已具备。17 山水之乐。《论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18 徒语:空话。 【析点】 短简起笔处,首先向友人报告借病辞官归隐故乡的信息,掩饰不住久居樊笼一旦解脱的轻松与喜悦;接写故乡石门山胜景;于是有“葺宇”其上之举;收笔处重笔大书自己所获的山水之乐。这封短简可说是一首尽抒自然乐趣、得到身心解脱的抒情诗。这样的作品产生于社会动荡风波迭起的南北朝时期是很自然的。 石门山景在短简中用墨不多但极为生动,以致人们在阅读这封信时,对作者笔下大自然的叹赏超过了对作者主观内心世界的探求。你看,他笔下的峰峦溪谷、蝉鹤水猿,以至菊朵竹实,无不欣欣以向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若从表现技巧来讲,作者之所以能把山水景物写得如此动人,首先是由于动词的运用起了很大作用:“争霞”、“限日”。“含云”、“蓄翠”,几个动词写出了峰峦溪谷不只是在被动地承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雄姿,而且还在施展自身的本领,为大自然增添一片秀色。其次是由于客观的景物与作者闲适欢娱的心情相结合,蝉鹤水猿各自发出自己的声调,本互不相干,而作者通过自己的感受将它们汇成一曲“英英”、“绵绵”的自然交响乐;菊与竹也恰如人意地开花结实。这正是短简艺术魅力之所在。 与顾章书(《吴朝请集》) 此文描绘作者家乡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石门山的秀色。“还觅薜萝”即回乡山居之意,但使用这种形象化的写法,使人联想起《楚辞·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的意境,“觅”字写出了探幽访胜的情致。“森壁”二句写山之高耸。争霞,与云霞争高; 或理解为群峰互相争高,高者方能照到霞光。限日,碍日,阻挡太阳不让其通过。李白《蜀道难》状山之高云“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与此同一机杼。“幽岫”二句写涧谷的幽深。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云无心以出岫”之句,写云气飘动之状; 这里说“含云”则寓动于静。“蓄翠”,以一“翠”字写出深谷中草木之盛,蕴含着无限生机。又写各种音响融汇成和谐的音乐。英英,象声词。绵绵,写其声悠然不绝于耳之状。最后写隐居的心情。菊花、竹篁是高人隐士所爱之物,也象征着隐士的高洁。它们可供观赏,也可供食用,相传菊可轻身延年,竹则食其荀,所以说“山谷所资,于斯已办”。言外有所求无多、如此已足之意。菊、竹本非难得之物,而用“幸”、“偏” (有意外、出乎寻常意) 二字,庆幸、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富贵为怀、利欲薰心者轻忽之物,我乃以得之为幸,表现出一种高雅不俗的情怀。“仁智”二句收束全文,用《论语·雍也》“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语,言山水确实可乐,并非虚语;又隐然有“我乃夫子所谓仁智者”、“非仁智者不得与于斯乐”之意。寥寥80余字,令人咀嚼不尽。 《与顾章书》yu gu zhang shuLetter to Gu Zhang→吴均 (Wu Jun)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