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ritish Columbia首府:维多利亚 位置 省花:太平洋梾木 盾徽 地 理 地形 分内陆地区和沿海地区分两大地形区。内陆地区又称低地内陆,指以温哥华为中心的地区,人口占全省人口的50%,是该省的商业、文化和工业中心。沿海地区又称乔治亚海湾地区,包括维多利亚岛和温哥华岛的东南沿海。该地区山脉绵亘,居民沿峡谷散居。能源是经济基础,外贸是主要经济活动。 除东北部皮斯河流域外,全省其他地区均为山区。落基山脉高出艾伯塔丘陵地带约1000米~1500米,最高峰罗布森山高达3954米。落基山脉的西部边沿是北美最长的峡谷落基山地沟。地沟长1500多千米,从蒙大拿经不列颠哥伦比亚一直延伸至育空地区,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 中部为地势平缓的广阔内陆高原。四周高山环抱,可视为盆地。弗雷泽河流经南部,切开岩床,形成壮观的弗雷泽大峡谷。往北是斯蒂金高原,斯蒂金河发源于此。内陆和斯蒂金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由海岸山脉和内陆山脉构成。海岸山脉向北延伸到育空地区,山顶终年积雪。主要河流有弗雷泽河、斯基纳河和斯蒂金河。这些河流横切海岸山脉,弗雷泽河谷和斯基纳河谷成为内地到沿海的唯一陆上通道。 海岸山脉中的U形谷 土地和植被 约3%的土地适宜农业生产,像大多数山区一样,只有河流形成的冲积平原、谷地和三角洲是可耕地。绵亘的山脉为树木生长提供了条件。 沿海地区温暖、潮湿,多冷杉之类的针叶类树木,是该省最重要的森林工业基地。内陆除有冷杉一类的树木外,还有白杨树等。 气候 气候多变,沿海与内陆尤其明显。冬季的太平洋暖流和夏季海风使沿海地区冬暖夏凉。当地1月平均气温多在0℃以上,是全国冬季最温暖的地区。7月平均气温北部15℃左右,乔治亚湾地区18℃左右。相反,内陆地区冬天常受南方冷空气的影响,1月平均气温内陆中部-10℃~-15℃,最北部的平原地区-20℃以下。夏天气温高于沿海地区,7月日均气温内陆山谷20℃以上,中部平原15℃左右。 由于受太平洋强大气流的影响,沿海地区多雨,尤以秋、冬两季为甚。内陆地区的降水量则要少得多。沿海地区的无霜期平均长达200天以上,居全国之冠,中部平原地区的无霜期却只有75天~100天。 自然资源 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55%。木材产量占全国木材产量的40%。科迪勒拉山区矿藏丰富,已发现铅、锌、金、银、铜等矿。皮斯河下游、落基山东北地区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矿。有充足的降水量,高山峡谷和盆地为水电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也是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 环境保护 由于乱砍滥伐,沿海森林资源到19世纪30年代时几乎被消耗殆尽。珍贵的可耕地面积也由于修路、建房和发展工业逐年缩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制定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法律。林业的发展按持久收益的原则进行规划,对捕鱼的时间和地区也作了限制。水电的发展也因保护鲑鱼洄游产卵而延缓。1971年制定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生态保护法》划出许多自然保护区,保护有代表性的生态环境。1973年以来,禁止占用农耕地。 人口 1993年有人口337.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2%。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近60%的人集中在首府维多利亚市和温哥华地区。温哥华是北美洲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人口150万,居全国第三位。 最后一次冰期过后,沿海和内陆山谷出现最早的土著居民。碳测法证明,早在6000年~8000年以前,不列颠哥伦比亚有些地方已有人居住。海岸居民沿主要的河流下游居住,环境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贝类动物和鲑鱼等食物。内陆居民,如卡列尔族、萨利什族和库特奈族都是游牧民族,主要靠打猎为生。19世纪初,随着毛皮贸易的发展,首批欧洲移民来到。在弗雷泽河中下游发现黄金后,出现淘金热。到19世纪80年代,在东南地区的谷地矿区越建越多,而在西南沿海一带,商业移民逐年增加,城市也越来越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所以,该省居民分沿海和内陆显著不同的两部分。 劳动力 从事财经、贸易、服务和制造业的劳动力约占70%,从事原材料加工业的约占7%,从事建筑业和资源开发业的各占约7%,从事运输业的约占10%。 语言、种族和宗教 19世纪初,75%以上的居民是英裔,以英语为第一语言。19世纪中叶,首批中国劳工来到卡里布当矿工。19世纪80年代初,更多的中国劳工来到该省,修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后来,许多中国劳工在温哥华定居,形成加拿大最大的华人区。另一个规模较小的“唐人街”也在维多利亚形成。多数中国人从事服务业或商业。1900年~1940年间,日本移民也来到该省西南部定居。据统计,1991年有16.5万土著人,大都生活在保留地内。 与其他各省一样,1950年以来,英裔人口的比例大幅度下降。1970年后,东方人,尤其是东南亚人大量涌入。人口比例的变化使城市面貌也发生变化,如在温哥华出现“唐人街”、“意大利村”、“希腊村”。移民的大量涌入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该省与大西洋诸省和魁北克省形成鲜明对照。 宗教信仰方面,天主教徒占绝大多数。 20世纪50年代前,该省种族歧视严重。1907年,一批政治家担心该省作为“白人省”的地位受到威胁,煽动了一场针对亚洲人的骚乱。1921年时,日本移民和中国移民不足4万人,他们工作艰苦,待遇低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日本人被赶出他们的渔村,关进拘留营,这是加拿大历史上不光彩的一页。直至1947年,中国人和印度人才获得选举权。1949年日本人也获得选举权后,该省政治上对有色人种的歧视才宣告结束。 历 史 是北美开发最晚的地区之一。1774年,西班亚人最早发现不列颠哥伦比亚大陆,几年后,英国商人从海上来到,与海岸印第安人开始毛皮交易。1789年,西班牙和英国因北美西海岸所有权问题发生争执。1790年~1792年,两国签署协议,规定两国在北美西海岸拥有平等的贸易权,但未决定该地的归属。19世纪初,西北公司开发内陆的毛皮贸易,并建立毛皮交易站。19世纪前半叶,英国的哈得孙湾公司控制了西部的毛皮贸易。1849年,英国政府同意哈得孙湾公司在温哥华岛殖民。1851年,该公司官员J.道格拉斯曾任该殖民地总督。1857年在弗雷泽河下游发现黄金,掏金热引来成千上万的人。耶鲁镇应运而生,并成为转运中心。巴克维尔这一新兴城市也出现在卡里布山脉西部,为卡里布采金区提供各种服务。为在采金地区建立政府、制定管理法规和维持秩序,英国1858年将不列颠哥伦比亚正式划为殖民地,仍由J.道格拉斯任总督。1867年后,这块殖民地上的居民就是否加入东部各省联邦(后来的加拿大)展开争论。1871年,当地1.2万白人居民同意加入加拿大联邦,条件是必须建一条横贯东西的铁路。15年后,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终于通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该省开始资源开发。1912年,在鲍威尔河边建立起第一家纸浆及造纸工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林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内陆中南部农业的发展也吸引了移民。在卡里布淘金热期间,内陆南部平原上建起大型农牧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灌溉系统也逐步完善起来。1907年~1914年,从埃德蒙顿延伸过来的太平洋铁路打通了从山区到沿海的第二个出海口。乔治亚王子城成为主要的木材加工中心。1930年~1945年,以资源开发为基础的工业受到经济衰退的严重影响。1950年后,进一步完善的运输系统促进了沿海地区的资源开发,引来大量的国内外移民。 政 治 省议会有69个席位。议员来自57个选区,其中35个选区各选1人,17个选区各选2人(1987)。省督是名誉上的省政府首脑。省总理掌握实权,由在选举中获得省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首脑出任。选举每5年举行一次。省最高法院又称上诉法院,由1名首席法官和10名助理法官组成。省以下还有7个地方法院。 地方政府 全省有35个城市、47个区、13个镇、48个村和28个小区,分设地方政府。政府所辖区域不到全省面积的1%。其余99%的地区无人居住,未设地方政府,资源和土地由省政府的有关部门管理。 财政 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省政府按照与联邦政府签订的分税协定,从联邦政府征收的税款中截留一部分作为省财政收入。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教育、卫生和社会服务事业,后者包括医院、医药保健、福利事业和社会救济;小部分用于支付政府公职人员工资。政府保留渡轮、公路和桥梁的经营权。 卫生 1986年有16个区级和15个市级卫生部门提供卫生服务。该省所有永久居民都享受《医疗保险法》所规定的福利,包括医疗保健和就医等。 政党 1916年,自由党第一次组阁。1928年,保守党重新执政。其他党派如劳动党、进步党和社会党等,也很活跃。1952年,W.A.C.贝内特脱离保守党,另立社会信用党,该党不久就取得政权并在能源大发展时期执政达20年之久。20世纪60年代,自由党和保守党已名存实亡,新民主党成为正式的反对党。1972年,新民主党首次执政。1975年,社会信用党东山再起,并在1979年、1983年、1986年的大选中三次获得连任。 经 济 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该省经济的基础。欧洲移民最初就是由自然资源吸引而来的。印第安人一直以狩猎和捕鱼为生,欧洲人在当地最早从事的商业活动也是从沿海地区的海狸皮和内陆的动物毛皮交易开始的。到18世纪80年代,移民逐渐增多,商业日益兴旺,沿海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用作移民的建筑材料,鲑鱼捕捞量大增,以供应世界市场。 进入20世纪后,人口增长促进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农村移民开垦了从弗雷泽河流域低地和河口三角洲的大片土地。主要企业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仍集中在温哥华等沿海城市。 林业 森林资源是该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级产品中,林产品的产值最高。纸浆厂和造纸厂早在19世纪初就在乔治亚湾附近建立起来。到19世纪60年代,由于林业向内地发展和国外市场需求的刺激,这些工厂开始由沿海向内地发展。19世纪70年代,内地林业产值已占全省林业产值的一半。现大型纸浆厂和造纸厂取代了20世纪初的小型工厂和作坊。1978年,省议会授权林业部全面负责森林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经营管理。 采矿业 该省东北部的沉积岩蕴藏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采矿和矿产加工业劳动力约占全省劳动力的3%(1984),但产值却占全省主要工业产值的20%。其中,煤和铜约占一半,其次是天然气、石油、锌和黄金(1986)。从东南部向日本和其他国家出口冶金和发电用煤。 渔业 主要捕捞五种太平洋鲑鱼。最大的捕鱼船队集中在弗雷泽河和斯基纳河的入海口一带。20世纪初,鲑鱼罐头加工厂设在沿海一带。随着现代化渔船的逐渐增加、捕捞范围的扩大和制冷设备的使用,沿海一带的罐头厂大都停业,鱼类加工集中到鲁珀特王子港和温哥华的几个大型加工厂里。 农业 可耕地面积在全省总面积中所占的比例仅大于纽芬兰,小于其他各省,居全国倒数第二位。但农产品占全国的5%。温哥华和维多利亚等城市的发展刺激了弗雷泽河谷地区和温哥华岛的农业发展。18世纪90年代,在奥卡诺根建立了水果和蔬菜种植场,在卡里布地区建立了菜牛养殖场。皮斯河流域是最大的农业区,产量约占全省的90%。 能源 主要能源有电、煤、石油和天然气。早在19世纪初,温哥华岛东部和内陆西南平原就有了小型煤田。19世纪60年代,由于露天采煤技术的发展、联营铁路和港口的建立,东南地区的煤开始大量出口日本。19世纪80年代,落基山和东北部煤矿的开采大大增加了煤的出口量。19世纪末,水力发电为维多利亚和温哥华提供了新的能源。皮斯河电站已发展成为加拿大第三大水力发电站。弗雷泽河具有更大的水电发展潜力,但在发展水电的同时如何保护鱼类这一技术难题尚未解决。 运输 在南半部,陆地运输已形成网络,两条铁路穿过西部山区通向沿海地区,四条铁路横穿落基山脉。只有不列颠哥伦比亚铁路纵贯南北,其所有权属于省政府。19世纪50年代就形成内陆公路体系。第一条跨越全省的公路19世纪60年代竣工。省政府负责省内公路的建设和经营管理。沿海一带水上交通发达,乔治亚湾上的货物、车辆和旅客运输便宜。主要城市的航空运输与铁路、公路、水路运输相配合,进一步加强了各地与温哥华和该省西南部的联系。 旅游和娱乐 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世界闻名,钓鱼、爬山、长途徒步旅行、游艇、驾车、滑雪和打猎尤为盛行。温哥华岛西部有该省最长的沙滩。公园里环境幽雅,景色秀丽。国家公园主要设在东部山区。全省有365个省级公园和娱乐场,占地面积逾500万公顷,每年接待游客约1500万人。 文 教 教育 1852年,维多利亚建立小学。1872年,《公立学校法》确立了省一级的学校教育体系。维多利亚和温哥华分别在1876年和1890年建立首批初级中学。边远地区的儿童可以接受教育部开设的函授教育。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由教育部统一制定。最早的大学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附属的维多利亚学院设有两年的大学专科教育,1963年该学院升为大学。1965年西蒙·弗雷泽大学建立,以满足温哥华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1979年,以前的一所神学院——西三一学院开始开设四年制大学本科课程。不列颠哥伦比亚技术学院设有多种技术和职业教育课程。全省三所大学都设有教师培训班。此外,在其他地区和温哥华郊区,还有16所社区学院开设大学预科、大学专科以及技术和职业教育课程。 文化生活 现代文化生活是从移民的传统文化逐渐演变而来的。19世纪,深受英国文化的影响。20世纪,随着东部移民的到来,文化特征开始发生变化。1950年后,来自东部的影响逐渐占主导地位。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形成的混合型文化在以下两方面和其他各省有显著区别:一是以印度、巴基斯坦、日本和中国(包括香港)等地移民为主体的亚洲文化色彩较浓,一是西海岸印第安部族的本土文化别具一格,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对该地区的文化艺术活动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1967年,政府设立不列颠哥伦比亚文化基金,对各种文化团体和活动提供资助。大型博物馆、档案馆和艺术馆都设在温哥华和维多利亚,内陆小城市也设有地方博物馆。维多利亚和温哥华都有剧团,有些剧团常到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市巡回演出。温哥华曾主办过1954年英联邦运动会。各大城市都有日报,沿海和内陆小城市都有周报。主要电视台和广播电台集中在温哥华和维多利亚。其他地方也多有自己的广播和电视台,经常转播主要的电视广播网的节目。出版社多设在温哥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